在廣州不少醫院,如果患者不想排隊掛號,他們只要給出30元到120元不等的高價掛號費,就能優先掛號優先看病。對此,部分患者認為這是對普通患者的不公平,而醫院則認為此舉有利于更好地分配醫療資源,真正體現專家的價值。(4月11日《信息時報》)
對于醫院理直氣壯的說辭,作為一個收入一般的旁觀者,我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讓付出經濟成本更高的患者享受較好的服務,就是所謂的醫療資源合理分配?難道讓本應為普通百姓服務的專家身價飆升,就是對他們價值的體現?這樣的“創新”對于公立醫院來說,顯然是有失公允的;因為,在它們面前,所有患者都擁有平等的就醫權。
而且,醫院的高價掛號費也并非什么曼妙的創新。在那些熟稔炒賣的號販子那里,高價掛號費不過是對其陳舊手法的重復。在以獲利為唯一目的的號販子的眼中,醫療資源與患者需求的供求緊張,不是值得憂慮的現實問題,而是可以轉化為金錢的“天賜良機”。只要他們能夠介入其中,能夠獲得有限的資源,并控制供給的分布,這種機會就會轉變為現實。我們可以說號販子自私,但這就是他們的邏輯,號販子的邏輯。
同樣,醫院的高價掛號費也給人類似的印象。在面對醫療資源與患者需求失衡的現實時,醫院不是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而是簡單地運用經濟杠桿來制造分配的假象,最終使自身獲利。這種做法不免讓人想到了號販子邏輯————他們都是在拿有效的醫療資源賺錢。
盡管,解決醫患供求的緊張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那就是所有的公立醫院都應該成為平民的醫院。所以,當一些醫院認為高價掛號費也是創新良方時,社會應該督促其好好想想,醫院與號販子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來源: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