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胡潤先生認定4月11日是個好日子,2005年和2006年都是在這一天推出胡潤版的中國慈善榜。如果說,這個因排行榜而在中國出名的英國小伙子,過去吸引中國人眼球的,主要還是以財富數量排名的富豪榜,那么,今天在中國人眼里,即使不說對慈善榜的關注度大過對富豪榜的關注,起碼二者也是不相上下。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中國人對慈善事業的日益了解和日益關注,慈善已經不是人們只可以遠遠觀望的,而是可以觸摸到的了。
20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觀念的解放,使中國人有機會接觸慈善,并且有可能成為慈善家,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我們看到許多人的善舉,當我們聽到有的企業家愿意被人們稱為慈善家,我們看到了慈善事業在中國的希望。
然而,慈善事業應當也是有公信力的,絕對不是說人富了,拿幾個錢捐給某些人或某些事,就算做了慈善事業。也許那是做了善事,但離把慈善作為一種事業的要求,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慈善事業的公信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慈善家到底捐出了多少錢;二是這些錢捐到了哪個方向。
先說第一點。許多人都愿意戴上慈善家的帽子,其中大多數人也愿意披露說自己捐出了多少錢,因此才有胡潤統計出的一個長長的名單和一個大大的數字。然而,這個名單和這個數字有沒有經過嚴格的統計和嚴肅的審計呢?
統計慈善捐款的數字其實是個相當艱難的事情。
因為一般來說,企業家或慈善家們捐款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捐贈到某些項目;二是捐贈給某些慈善機構或政府;三是建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按照我國現在對慈善事業的管理模式,第一種做法,公眾是沒有可能去獲得準確的捐款數量的,甚至不會知道所謂的這些錢進了誰的賬戶;第二種按說應該比較準確,因為是交給了相對有公信力的機構,但是,中國的慈善機構一般會以捐款人要求保密或無可奉告來搪塞詢問者,公眾沒有可能去作調查;而第三種做法,一般是捐款人自己成立一個基金,由自己或自己選定的人來操作這個基金,錢說起來是做了公益事業,但是有些他們自稱的公益事業其實一點也不公益,更不要說還會有人謊報慈善捐款的數字以圖那頂慈善家桂冠。
也就是說,三種做法都不能使公眾準確地知道這些慈善家,或者是希望自己成為慈善家的人到底在慈善上捐出了多少錢。
再一個問題是慈善的錢捐在了哪里?
從這次胡潤排出的慈善企業排行榜上看,一共列出了慈善捐款的十個領域:教育、健康、災害、科研、環保、公共建設、體育、疾病、扶貧和文化,也統計了捐款的數字。這個分類是否準確姑且不說,捐款數字也權且認為是準確的,就這些數字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在上榜企業關注的十個領域里,有的企業選擇教育,有的企業選擇健康和災害,加起來共有76個選擇,在這76個選擇里,選擇教育的有29個,選擇健康的有13個,選擇災害的有12個,而選擇科研的只有1個,選擇環保的只有2個,選擇扶貧的只有3個。而在慈善家排行榜上,關注環保的為零。大部分的選擇,還是教育、健康、災害等。
不是說教育、健康和災害不值得關注,而是說慈善事業要關注到各個層面,特別是和全體人民密切相關的層面。這其實也是一種公信力,因為老百姓對慈善的關注和要求是多層次的,如果所有的慈善家都去做同一件事,或者只做和自己產業有關的事,也會使老百姓失去對慈善事業的信任和關注。
最后,有必要再提一組數據。
中國有在國家民政部門注冊的公益慈善組織28.9萬個,而沒有經過注冊登記的有300萬個,這些組織中,有不少沒有規范的規章制度,沒有規范的管理,也沒有嚴格的監督機制,魚龍混雜,嚴重地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公信力的缺乏帶來中國慈善事業的相對落后。就目前來說,中國的慈善事業距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距離,以美國為例,中國人均GDP與美國相比差38倍,而人均慈善捐款數差7300倍,這的確是個驚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