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網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
——————————————————————————
云南希望工程助學變獎學
2006年04月12日
針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實際情況,我省希望工程的資助方向做出相應調整,從過去幫助農村貧困學生能走進校門的助學行動,變為讓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留得住的獎學行動,資助的標準也有所提高。
省青基會經過一年多的調研,了解到我省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后,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貧困孩子家庭的經濟負擔,解決了貧困學生進校門的問題。同時也了解到,我省仍有60多萬平方米的危舊校舍需要改造;630萬中小學生中,貧困生占46%。加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實行校點收縮、集中辦學的力度加大,寄宿的學生增加,貧困生的生活問題成為他們有書讀后能否留得住的關鍵。省青基會調研論證結果認為,希望工程這項事業仍大有作為,但必須對資助形式作出相應的調整:一是針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結合農村寄宿制學校住校生每月最低生活費需求和多數捐方的承受能力,參照物價上漲因素,結對資助學生的資助方向由過去主要用于解決貧困學生書本費變為主要用于品學兼優、家庭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補助費用,資助標準也較過去有所提高。二是針對集中辦學的鄉村學校學生宿舍普遍緊缺的實際,今后希望小學建設由過去主要修建教學樓變為主要用于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的修建。三是針對希望小學普遍存在師資力量弱、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希望工程也將把師資培訓、改善辦學條件作為資助的主要內容。
據悉,新接受的捐款從4月1日開始按調整后的標準執行,而資助新標準將從9月1日新學期開始執行。(來源:云南日報 作者:劉薇薇 馮巧妹 網編:方禮)
—————————————————————————
看到這則新聞之后,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希望工程”正在與時俱進。曾經仔細搜尋過記憶庫,我發現自己知道的最早的一個全社會共同積極參與的公益項目就是“希望工程”。我個人覺得,他應該是中國最早的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個公益活動品牌。他的出現非常符合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社會的需要,可以說是應時而生。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社會也較之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了很大改變。特別是在前不久,國家加大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力度,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上小學的費用就將全部由國家承擔。在此時,曾經使無數失學兒童重返課堂的“希望工程”好似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但是這個品牌并沒有失去他昔日的光芒,及時進行了調整。希望“希望工程”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