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碧沽天池”邊的當地居民一年多前熱烈歡迎電影《無極》劇組時沒有料到,引以為豪的美景在劇組撤離后竟然面目全非—————飯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生活垃圾代替了原本的杜鵑花海,人造鋼架、破敗木橋無人撤走成為“殘景”。(《解放日報》4月12日)取得巨額票房的《無極》劇組早已勝利“班師”,可因為這次拍攝,已美麗了百年的花海勝景將難以再現。當劇組把美景定格到銀幕上的同時,卻給世外仙境般的碧沽天池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
碧沽圣湖慘遭“劫色”之痛,不但成為當地居民的痛,也成為環境保護者心中永遠的痛。近些年來,為了追求影視劇中的唯美效應,大批影視劇組開拔進入了一直以來深藏閨中的“處女地”,他們在獲得唯美效應的同時,卻將一塊塊“處女地”開發成為“垃圾場”,讓人痛惜不已!
碧沽圣湖遭遇“劫色”之痛已非陳凱歌導演所獨有,就在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傳出消息,女演員柯藍公開向自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驚情神農架》“開炮”,對該劇組在拍攝地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破壞原始生態、劇情追求獵奇的做法提出抗議。而類似的“丑聞”往往被包裹在影視劇的糖衣炮彈下為公眾所忽略。
可作為管理者而言,這樣的“丑聞”不應被忽略,更不應趨之若鶩。可偏偏,一些風景保護區和文物保護區的管理部門要么有的見錢眼開,有的監管不力,有的甚至對影視劇懷有莫名其妙的崇拜心理,巴不得別人到自己的景區拍戲揚名。
旅游景點要不要宣傳?劇組需不需要好的拍攝環境?答案都是肯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兩者甚至是互利的。可我們必須厘清,兩者之間的互利是建立在三贏的基礎上,在環境本身、管理者以及劇組之間達成多贏———其中環境本身更是重中之重。漠視環境保護,甚至肆意踐踏環境的行為都是可恥的。
曾記得,好萊塢影片《海灘》在泰國普吉島和披披島拍攝時,曾因破壞當地海岸生態系統而被當地環保主義者告上法院。可我們如此之多的景區在遭遇“劫色”之痛時,卻無人站出來喊停,實在是一種悲哀
【來源: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