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歲月留痕——橋的故事(原創/小說)
2006-04-19

 

雨后的渡口有些靜謐,一條坑坑洼洼的泥濘小路被水填著,彎彎的延伸到靠河邊的林子里。這條路似乎許久沒有人走過了,路邊長了許多的草,是一種冰冷的青綠色的草。路的不遠處連著一座用兩塊老青石板搭成的橋,橫跨在不到兩米寬的水面上。橋已經有許多年歲,石板的兩頭都深深地嵌進土里,靠北面的一邊還有些塌陷了——這是一座聽說曾經很結實的橋。說這話的最后一個人是五年前死去的一位七十九歲的老人。他說在以前,他曾經推著兩百多斤的石灰大車從橋上橫過,那橋竟然絲毫不動;然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久得連說起這個明證的老人都已經作古多年。

渡口是一塊河邊的五米見方的空地,如今已經長起了蒿草,和周圍長滿蒿草的地沒有什么兩樣;聽人說這兒曾經也有不大不小的一艘木船,每每河對岸趕集或者平日里也能渡上幾個人,然而又聽人說那只不大不小的木船已經在許多年前被擱淺在河岸上,后來又落入河里,終于沒有再在河上游動——如今的渡口已經只是河邊一塊五米見方的長滿蒿草的空地,也沒有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停在那兒。

有一天渡口邊踱來一個老人,他就是來喜老爹,臨福的爸。這個快七十歲的老人,他大概是最后一個還惦記著這個已經面目全非的渡口的人了。他說他曾經蕩過好一陣子那艘用來載人的不大不小的木船,也是他,用船接送著來往的人。到后來,渡河過去的人少了,來的人就更少;接下去的日子幾乎就沒有人渡河了,于是有一天,他邊把木船拖到了河岸邊,終于也看著船在一場洪水中滑到了河里,再也沒有上岸。那時候來喜老爹六十不到,卻也沒有再填一只新木船。來喜老爹是這個渡口的最后一個搖漿渡客的人,他從此便失掉了一個度日的方式。

來喜老爹一天天在時間里踱著,漸漸的也要七十了。他是留在這個渡口最后一個人。

說起渡口,那是湘江上的一個由泥沙堆成的小島,卻不知道是何年何月開始堆積起來的。島上曾經住著一些人家,他們都屬于一個家族,姓甲。聽說起他們的人都說這是一個稀罕的姓。他們是從一個極偏遠的地方遷出來的,一大群人由北往南尋找著,最終竟住到了這個以前無人居住的小島——他們在這住著,有好幾代人了。這群人來到了這兒,也不知是什么時候,就決定把這個小島叫做渡口。不過小島上便真的有了那么一個渡口,白生生的擺在小島中部一個突出的地方。

來喜老爹本是有一個兒子的,他就是臨福。臨福活到二十幾歲的時候,還在河里生猛地扎著猛子撈魚。臨福和這個叫做渡口的小島有著另外一個淵源,那就是在臨福溺水死在河里的第二個年頭,島上最后一家擁有三口人的甲姓人家乘渡船遷到了對岸,一走便不回來。從此渡口就只剩下來喜老爹一個人。

老人已經一個人在這個幾乎又成為孤島的渡口住了幾年。他一年到頭在島上呆著,除了去河對岸鎮上提些油鹽之類的東西便不離開。然而這島是一年比一年小了,岸邊的柳樹桑樹時常往河里陷,還要帶去很大一塊的泥沙。來喜老人就一直在這兒呆著,不離不棄的,他大概要呆到終老吧。沒有人知道這身材矮小卻仍然健朗的老人能活多久,只是岸邊的樹一棵棵地陷到河里去了。

那座橋倒是一直都在,雖然也似乎一天天沉到土里去。那被稱作橋的兩塊老青石板其實不是平常的石板,細心的人稍稍低頭看看,就會發現石板上刻著無數的字。那些用楷書寫成的清秀的字,淺淺地嵌在老青的石板上,有些地方和石板一樣平了。那是兩塊石碑,碑文也許沒有多少人細讀了,靠北邊的那塊碑的左邊刻著四房人三個字,大而醒目。猜想起來,那四房人也許是甲姓先人里頗有文才的四個讀書人吧。渡頭的地和覆蓋著的草木沒有多大變化,然而曾經的人卻都被時間吞沒了;那些曾經撰文刻碑的讀書人,也不知魂歸何處,已寒的尸骨又埋在了哪里?

四月的水說漲就漲,棉線一樣的雨下上一天,眼見著水面便寬起來。從這平坦的平原上經過的河,永遠難和雨水相融洽,雨多的時候它便瘋漲,遇上枯水季節,偌大的河面被裸露起來的沙石堆截成數節,有時候傷心起來,仿佛覺得那一堆堆褐黃色突出的沙石堆是一具具枯死的尸體。

接連著幾場雨過后,水又往上抬了。一天的工夫,渡頭處已經隱約只能看見幾叢漂浮的蒿草,隨著渾黃的水左右搖擺,有時候遇上一個旋渦,整株的蒿草都擠到水里,許久也不能起來。雨下得不大,水還是一直往上攀著。

如果是以前,這四月里看漲的水是要經常帶來些驚慌的。那時侯島上住的人家,四處都有些開墾出來種上糧食蔬菜的田地;家家養著些牲畜,哞哞叫的水牛,幾只在河邊吃草的黑山羊,還有些豬啊雞鴨之類的。一年中的其他季節雨是喜雨,只有到了四五月間,這季節仿佛地上是裝不下水的,稍微下些雨,水便要漫過河岸漲到島上達到田地里,有時候還會往泥土壘成的屋子里涌。這個時候的雨水便往往引起人們的驚慌了,忙著將土里的蔬菜往家里弄,也不管半熟的黃瓜還是小小的白菜,牛羊也要拉得直叫喚,遇上水情兇險時,人們還要裝起糧食衣物,趕豬趕羊的往小島的高處奔。等到人們真的都聚集到了島上唯一的高地,便都只能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泡在發黃的水中的房子,喃喃地惦記著那片已經被水蓋過的種著稻子蔬菜的田地,還有人不時往水邊跑,用一根樹枝在水中做一個記號,測著水又漲了多少,是否開始退水了。

然而水要漲到將人們趕到一處并不是常見的事情,幾代人下來,人們知道的也就那么幾回。雖然已經見慣了水,但每一回水來了,人們照樣還是要驚慌,收拾著東西往高處走。于是一年年的,島上的人也就少了下來,死的死,走的走,走的還是居多,到后來終于剩下來喜老爹一個人。

來喜老爹依舊一個人呆在島上,辛辛苦苦的度日,一晃就是將近十年了。先前的那幾年,偶爾還會有幾個甲姓的人搭上機船回島上看看,遇上來喜老爹(這也是必然的),便要催促他也渡到河岸去生活。人們說河對岸的日子要遠比島上好過呢,鎮上一年比一年熱鬧,地勢也高過這個孤零零的渡頭,很難感覺到水的驚慌。然而老人每次都只是笑笑,說句重復的話:我人老了,這幾根骨頭是經不起奔波了,大約就在島上耗著時日吧。于是人們便也不再言語,四處轉轉,尋個過往的船又渡到河對岸去生活。河對岸那個熱鬧的生活,也不知孤零零的來喜老人是否想象過。

來喜老人只是一個人住在島上,時常四處轉轉,一年到頭要往渡口上轉過無數次,還往往要看幾次的水。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他倒是對水不驚慌,任憑水漲著,漫上渡口,蓋過種著些吃食的小塊田地,他幾乎再沒有往高處搬東西了。這個老人成了時間的仆人,他要守著這個叫做渡頭的小島,直到有一天,也許小島先沉到水里,也許他先倒在土里。

老人從某一天開始,花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挖竹根,磨剪刀,后來竟然雕出來一個很精致的竹煙管。他用一根浸過桐油的繩子拴住煙管,整天地掛在腰上,不時抽上幾口。

老人沒病沒痛的,一個人簡單地活著,時常往小島的四處走走看看。其實小島的哪一個地方他還不熟悉呢?就如同他那個死去多年的兒子臨福,他到如今仍然記得臨福手臂上那塊巴掌大的暗紅色印記,那是從娘胎里就帶來的,到死都不會消失。這個小島,還有什么他不熟悉呢?他甚至可以在幾天已經察覺到河的哪處又往河里陷下一棵柳樹掉下一塊土,他也總會用那干樹枝般的手拍幾下因為掉下去的土而新露出來的淺褐色的泥。

來喜老人就那樣腰上掛著個精致的竹煙管又活了幾年,他沒病沒痛的身子依舊健朗。他依舊每天在島上轉轉,他的住處與渡口之間的那條路一直是冰冷的青綠,并沒有被老人的鞋踏到土里去。沒有人知道老人還要活多久,那兩塊刻著四房人的石板橋卻一直往土里陷下去。

又是一年,這一年漲了三次水,每次都漫上了河岸,漫過了石橋,卻沒有漲到老人的住處。老人依舊在屋子里一個人活著。他呆在屋子里的時日似乎多起來了,通往渡口的那條路上明顯的長起了比以前茂盛的青綠色的草。那些草發著一種異常鮮艷的綠光。

這一年的六月,天氣漸漸熱起來,雨卻繼續下著。來喜老人開始出來走走,河邊的身影漸漸多起來。按照他的經驗,老人認為這一年再不會有水了。

這一年的六月,老人發覺自己的眼睛似乎渾濁起來,他望著那熟悉不過的水面的時候,總覺得遠處有一片白茫茫的霧氣,那霧氣涌動著,似乎要往這邊襲來。通往渡口的路上依舊長起越發青綠的草,有時候他偶爾拿腳用力的踩著,第二天那團草照樣好好的挺著,青綠的很,還散發著異常明亮的綠光。老人考試渾濁的眼睛里閃著一種不曾見過的影子。

那刻著字的石板橋就越發地往下陷了,即使老人的體重在悄悄減輕著,身上的衣服也隨著天氣的漸熱而少起來。可是,石板橋依舊往下陷,一天深過一天,似乎要掉進水里了。

六月里,雨下的很多,眼見著月末了,這個六月也要過去。

老人又有些天呆在屋里了。六月二十七那天,水竟然漲起來了,水在六月底出乎意料的漲起來了!漫過渡頭,漫過河岸,漫過石板橋,水一直往島上蓋過來······

來喜老人依舊呆在屋里,好些天沒出來了,天下著挺大的雨,來喜老人聽不到雨聲了么?這個在島上,在水邊呆了一輩子的人,他聽不到水的聲音了么?水面上遠遠的有團白霧涌動著,一直朝小島這奔來······

老人睡著了,這個已經七十歲的老人呆在自己搭的屋子里睡著了,孤零零的小島上沒有一個人提醒他,喚他醒來······

六月二十八日,水在這一天終于漲到了來喜老人的屋子里,漲到他的床前。將近中午的時候,小島上傳來一聲巨響,驚起了林子里多年不曾驚起的同樣蒼老的鳥。那個老人親手搭起的屋子在水的包圍下倒下了。而那個老人,那個在小島上呆了一輩子都不愿離開的七十歲的來喜老人,他躺在自己的竹床上,腰上掛著那個精致的竹煙管。也許他生了一場病,因此不愿意起來,但他仍睡著;也許他在做一個夢,夢里他跪在一幢古老的屋子里,前面擺著許多先人的牌位,燃著大香燭,他跪在那里,祈求著祖先能讓他活下去,繼續守著那已經只剩下他一個人的叫做渡頭的小島······

而那座刻著清秀小楷的四房人的老青色的石板橋大約真的沉到水里去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