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5時50分許,一名27歲的青年男子在廣州市楊箕村某網吧里猝死。據警方介紹,該男子可能死于疲勞過度引起的心肌衰竭。(《新快報》4月17日報道)
“網絡是20世紀最大的發明!”美國人尼龐葛洛帝在《數字化生存》里驕傲地宣稱。可惜,在時下中國的許多場景中,這句話卻幾乎變成了一種反諷。“網迷”們在網吧如饑似渴地玩游戲、上某些不健康網站、聊天,以至于耽誤了學習,乃至出現上述悲劇,網吧,似乎被刻畫成了原罪的化身。
出現這樣的尷尬,不僅僅是“網迷”的過錯、也不是網絡的過錯、甚至不完全是網吧經營者的過錯,如果一項制度的實施,由于設計或者技術條件的不完善,導致了太多的可利用空間,那么一味譴責鉆空子者,無濟于事。有專家評價說:我們的許多政策,并不缺乏先進的管理思想,但卻缺少將思想轉化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操作的技術手段和途徑。
在鄰近的深圳,早在2005年,就對全市300多家合法網吧,開始統一安裝運營監控管理軟件,其好處多多:網吧消費用身份證登記,未成年人無法打開電腦;登錄非法網站系統自動鳴叫并記錄;一過零點系統自動關機。
網吧問題,說復雜也復雜,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由于沒有技術的保障,網吧管理完全依賴于有關部門的嚴格監控和網站擁有者的良心,可是,良心是靠不住的,天然的謀取利潤沖動,必然導致網站擁有者偷偷地違反規定,吸納“網迷”。網絡自身也是靠不住的,因為網絡自身的開放性和自由性,決定了它無法“拒絕”各類黃色信息、不健康網絡游戲,也無法限制“網迷”的上網時間。在這兩者均無法自律的前提下,指望有關部門,以有限的管理資源應對無限的社會網絡資源,結果就造成疲于奔命、效果不佳。某些地方部門“無奈”之下,甚至提出了讓網吧一律被封殺的想法,自然遭到了民眾和市場的一致反對。
既然現行的管理思路不通,那么就換一種思路,網絡是技術的產物,那么就要采取更先進的技術,去消除其中的某些副產品。一套技術創新的管理軟件,就是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應對之策,運用最新研制的技術,來監控網吧里所發生的一切。相對于傳統的人力管理,它成本低、見效快、不受“人情”、“關系”和“權力尋租”的負面影響,冷冰冰的機器,可以最忠實地完成指令、履行使命。這才能真正防止“網迷”癡迷其中的過分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