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就是2006年應屆大學生畢業的時間。湖南的一項調查表明,已簽約應屆大學生中,47.1%的人簽約月薪在1500元以下。更有27.2%的受訪者認為,起薪太低,會降低民眾教育投入熱情,導致新“讀書無用論”的抬頭。(4月17日《瀟湘晨報》)
近年來,大學生起薪太低,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種極低的月薪,對辛辛苦苦讀了十幾書的大學生,對大學生背后的家庭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1500元是什么概念?以湖南省為例,15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去年長沙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而13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湖南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而與此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房價越來越高、醫療越來越難、教育越來越重。如此壓力下,怎能讓大學生、讓其背后的家庭,能輕松面對未來?
任何一種投入總有產出。一直以來,我們把教育看作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一項投入。目前,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花費在13萬元左右。13萬的教育成本,如若讓大學生拿工資來償還,什么時候才能還得盡?十年寒窗苦,只拿1500。1500元的月薪對于當前的大學生來說,還算是高的。很多的大學生只能拿到幾百元的月薪。去年,廣州有公司在招聘會上甚至打出“月薪五百招聘本科生”的橫幅。如此低薪怎能滿足大學生的生存、發展的需要?這也正是社會擔心新“讀書無用論”抬頭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學者認為,目前出現應屆大學生起薪低現象的重要原因,一是與大學擴招有關,二是大學教育本身有問題。筆者豪不否認當前教育存在這兩大問題,但是,大學生起薪低的根本原因絕不在此。我們不妨跳出大學生就業看待低薪現象。國務院研究室近日發布《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當前農民工的月工資均比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間,其中三成農民工月薪低于500元。(4月17日《瀟湘晨報》)上大學就業了,月薪低;不上大學就業了,月薪更低。這就是當前勞動力就業薪酬的現狀。低薪痛不僅表現在大學生身上,農民工以及其它平民群體也概莫能外。
低薪責任主要在社會,主要在企業,根不在勞動者。讓人憂心的是,低薪現象,現在竟成了某些人為國家為社會所選擇的發展之路。低薪也成了我們面對國際競爭、確保企業利潤的重要砝碼。與農民工、與大學生低薪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豪榜上富豪們不斷增加的財富,以及這些年來不斷增加的GDP。如果說改革、社會發展不是表現在勞動者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那這樣的發展成就是難以服眾的。
低薪正成為社會發展的慢性毒藥,這一毒藥初嘗起來味道還不錯,從表面上看降低了企業成本、確保了企業利潤,但從長遠看,這是以犧牲個人發展機會、企業發展后勁、社會發展遠景為代價的。我們常說人才是社會發展之本,如此低薪,只能勉強保證生存需要,如何能保證個體的發展、自我的需要?沒有個體發展,談何人才誕生?事實上,今天因為低薪造成的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已經產生。很多企業都在喊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如此低薪下,大學生、農民工拿什么去培訓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這一痛,遠比“讀書無用論”抬頭更入社會骨髓、更傷社會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