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隔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兩個好人——叢飛和孟二冬,相繼離我們而去,人們不禁扼腕嘆息。
叢飛是一個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特區闖蕩的職業歌手,孟二冬是一個在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辛勤耕耘一生的普通教授。他們的成長經歷和職業背景不同,但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精神是奉獻。
為了資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叢飛十年來進行了300多場公益演出,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資助對象達178人,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還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要以他最后的愛心之舉,將光明長留人間。
為了完成具有重要史料文獻價值的專著,孟二冬甘于寂寞,潛心治學,七年如一日地“泡”在圖書館。在新疆石河子大學給本科生上課時,他強忍病痛,堅守講臺;在他病重住院期間,還惦記著新疆的學生……
他們活著的時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書寫著人生,讓千千萬萬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們為之感動;他們離去的時候,仍然拖著被絕癥折磨的身體,用最后的一點光芒照亮了世界。
叢飛和孟二冬,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他們的精神感染著我們。這兩個典型同時出現在我們面前,說明好人并不孤單,也將激勵更多的平凡的英雄不斷涌現。其實,想想我們身邊,也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熱愛本職工作,他們給身邊的人以幫助,他們用樂觀的人生觀感染大家……可能平時大家不太注意,但有一天想起來時,人們或許都會說:那真是一個好人。
叢飛和孟二冬的精神是時代的強音。他們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文明的實踐者、傳播者。他們用生命和愛心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扶困助弱的動人樂章,折射出對人生、對理想、對事業的忘我追求。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深入學習踐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叢飛和孟二冬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杰出典范。
叢飛去了,孟二冬去了。但,他們還活著,在千千萬萬人的心里,永生!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