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倒胡戈”用電影《閃閃的紅星》將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惡搞了一把,《閃閃的紅星》出品方八一電影制片廠給媒體發出了“《閃閃的紅星》豈容惡搞”的聲明,表示對“倒胡戈”的不滿,“倒胡戈”迅速做出反應,在網上發表聲明,向八一電影制片廠道歉。
“道歉”這個詞最近被用得比較頻繁,胡戈一直在向陳凱歌道歉,現在輪到“倒胡戈”向八一廠道歉,前段時間“惡搞”了一把汪洋的郭德綱召開發布會堂而皇之地道歉,道歉一時風靡娛樂圈。《流星花園》里有一句經典臺詞,“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嗎?”諷刺的就是那些習慣把“對不起”掛在嘴邊的人。但是在“惡搞高手”們看來,“道歉”不僅有用,而且還無異于一道殺手锏,“道歉”一出口,陰云立散,艷陽高照,整個世界跟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于是更多的惡搞高手一浪又一浪地壓了上來,捅了婁子沒關系,“前輩”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道歉是非常有用的。
胡戈惡搞《無極》,是代言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不滿,那么多網民支持胡戈,并聲稱如果胡戈敗訴大伙可以捐錢賠款,一方面是在為胡戈的才華鼓掌,更多的卻是借此表達對《無極》的失望,在這基礎上,“惡搞有理、損人無罪”成了輿論主旋律,大眾自然對胡戈進行“無罪辯護”。
但一個回避不了的事實是,胡戈是整個惡搞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與既得利益相比,道個歉算什么?這兩天,胡戈的最新作品《血戰到底》火熱出爐了,與“無償”惡搞《無極》不一樣,這次胡戈是拿了片方“不菲的報酬”去創作的,效果如何,看看網友一邊倒“江郎才盡”的評論就知道了。在網上,惡搞是集合了網民集體智慧,形成一件作品后以病毒式傳播的方式流行起來的,一旦商業摻和了進來,惡搞便走了味,成為了一條廣告作品,很難再受歡迎了,這也是網民歡迎《饅頭》對惡搞版《血戰到底》卻不感冒的主要原因。
胡戈的走紅讓其他一些網絡惡搞作者躍躍欲試,一時間網上惡搞風昌盛,從“倒胡戈”這個筆名到他借電影諷刺娛樂事件的形式,都是在復制胡戈的走紅之路。只不過把惡搞對象從集萬千惡評于一身的《無極》轉移到了紅色革命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身上。惡搞經典電影包括名著,胡戈們不是先行者,幾年前就曾有過電視劇不負責任胡亂改編電影、名著的討論,央視惡搞大片《大史記》集國內外名片之大成。惡搞講究的是創意,要貼合時下的文娛熱點,同時又能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問題,讓觀者為作者匪夷所思的想法所折服,這樣的惡搞才有意思。單純的模仿頂多引人一笑了之。同時我對惡搞革命題材、經典名著的做法一直持不認同意見,這跟我們可以和同輩人開玩笑卻不能拿長輩開涮一樣,對老一輩藝術家的瀝血之作,我們應當保持敬意。
網上大面積流傳過“小胖”的惡搞照片,很多人看了,樂了,當時并沒有太在意,現在回頭想想,“小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被網友惡搞成這樣,可能自己都不知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的確,網絡是展示一個人才華的絕佳平臺,但惡搞不是顯示個性的惟一方式,“道歉”也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通行證,如果惡搞真的有理,那最后何必又要道歉呢?
一件事情在做之前就知道它是錯的,最好別去做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