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網民三成博客”的現狀,正在讓中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泛話語權”時代。
然而,博客近來頻頻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新老作家、音樂人、文學評論家、相聲演員等紛紛上陣,把博客變成了一個爭吵不休的是非之地。時下,國內各大網站正大張旗鼓發地起文明辦網倡議,“博客熱”無疑也需要一些冷思考。
“名人博客”戰火紛飛
4月17日公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04-2005年)》顯示,目前我國上網用戶總數超過1.1億人。據新浪網介紹,新浪網上每天會有10萬多篇新博客文章出現。1.1億網民中大約有30%的人每周更新一篇博客。百度的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國博客站點服務商超過600個。
不幸的是,狗年也正在因“博客熱”變成一個“名人是非年”“博客誹謗年”。近日,先有“中國博客誹謗第一案”判決,又有紅極一時的相聲演員郭德綱與童年伙伴汪洋因博客之爭即將對簿公堂。文壇更是被博客攪動得熱鬧非凡:上海的韓寒先后與文學評論家白燁、作家陸天明、音樂人高曉松就“文壇是個什么壇”在博客上大打筆仗,最后甚至演變成“口水仗”。
成千上萬的網民在多方論戰的博客上踴躍評論,更是讓這個言論自由的網絡空間內“戰火紛飛”,罵聲四起。
盡管這些“罵仗”現在已紛紛偃旗息鼓,不過,博客中充斥的攻擊、謾罵,卻讓許多人對這一新興網絡傳播方式產生了反感。東方衛視主持人、同樣也是博客寫手的駱新認為,博客的興起,正是源于人們需要以更加多元化的思路來表達自己?!暗钦l來監督博客的真實性,正在成為一個對公共輿論安全的巨大挑戰?!?BR>
博客: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的監管真空
“寫博客的人大體有兩種心態,一種是自娛自樂型,只選擇自己的親戚朋友作為博客讀者,他們的心態比較平和。另一種則是為了吸引社會眼球,造成輿論影響,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們必須不斷制造噱頭?!毙吕司W總編輯陳彤認為,對于后一種人來說,寫博客就如同網絡中的“真人秀”。而名人們齊齊上陣,使得這樣的博客“真人秀”收視率或點擊率急速飆升。
事實上,正是名人博客的負面效應、娛樂時代的“真人秀”文化、多元價值觀的劇烈碰撞,以及中文博客網站的“監管真空”等等,共同催生了“博客戰爭”的強大沖擊波。
早在2004年11月,中國博客網就曾刊發《博客道德規范倡議書》,指出在博客發表的文字對公眾和社會有責任,必須遵循應有的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但2006年春天蔓延于博客上的攻擊謾罵說明,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倡議”“規范”收效甚微。
“新浪網上每天會有10萬多篇新博客文章出現,光靠幾個管理員來監管是不夠的?!标愅姓J,中文博客網站事實上處于監管真空狀態。
更令人擔憂的則是“博客戰爭”折射出的文化、代際沖突。正如前不久胡戈的“饅頭”不小心砸了導演陳凱歌一樣,韓寒也在博客上傷了幾位文壇前輩。一直充當中文網絡版主的上海作家陳村指出:“這場討論里,年長者習慣平面印刷的三審,在那里他們的話語權較大。而在網絡這個剛發育的戰場上,他們是必輸的?!?BR>
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陸曄持相似觀點。她指出,白燁、陸天明與韓寒之間,根本沒有相同的話語體系,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差別更明顯。
博客熱引發法律、文化憂思
韓寒、白燁論戰硝煙暫時散去,郭德綱、汪洋官司即將開庭,博客給當下社會帶來的問題還遠未解決。
當下的中文博客,正處于一個頻頻觸及法律和倫理道德底線的事故高發期。網絡世界既然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就應遵循現實社會中的一切法律和道德規則。也只有這樣,博客這樣的新生事物才可以長久、健康地發展下去。
上海天時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軍說,博客在英文中原指網絡日志,戴著“私人空間”的帽子,看似可以任意發表個人評論。不過,博客又有著很強的客觀性,這就決定了它不是一個私密空間,絕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日記本。
“我去韓寒的網站上看過,他的一些詞語很有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問題?!壁w軍說,從名譽權的角度來講,名譽權強調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評價,假如造成社會對他人評價降低就會引發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問題。
同時,博客大戰再次引起了有識之士對網絡“罵客文化”這一獨特網絡現象的憂思。韓白論戰之后,一些網民恰恰表現出這樣的“罵客”立場,例如“來到了網絡,就請入網隨俗吧。千萬不要再‘高尚’,很可笑的。”“在網絡上,我們什么都可以裝,裝酷,裝蠻,男裝女,老裝少,就是不能裝高尚。否則多半當活靶……”
上海文廣影視管理局的毛時安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絡在帶來話語自由的同時,也制造出一種負面文化,即人們紛紛躲避崇高,對陽春白雪唯恐避之不及,對俗陋文化卻亦步亦趨,唯恐被“時尚”拋在后面?!吧鐣杏辛贾闹R分子有責任改變這種不健康的文化環境,對互聯網文化中的不良現象給予應有的批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