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假買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北京秀水街名頭那么響,弄得國際假貨販子趨之若鶩,各大受害名牌聯手暗訪,少說也有20多年的“修行”才到此地步。想立馬“滅”假,容易嗎?
但不滅假,禍害之大,幾何級數都算不過來。要知道,南美熱帶雨林中的一只小蝴蝶輕輕扇兩下翅膀,十天半月之后,可能在幾千里外的北美某地引發一場風暴。
如今造假熱,買假熱,打假也熱,且從國內熱到國外,尤其是從制假者打到買假者頭上,事態有了新發展,令每一個買過假的人都關心。說起來,這其實不折不扣就是蝴蝶效應的一個階段性結果。二三十年前那些不起眼的造假小攤販(各國都有)越來越成氣候,把名牌生產商和生產國弄到氣急敗壞的地步,再被某些國家的部分政客和媒體扯上些相干不相干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就刮起一場大風暴。
過去假貨做得粗糙,正經場合穿不出去拿不出手,假貨消費群體就有局限性?,F在則大大不同,首先假貨不再限于仿奢侈品牌,而是涉及到所有消費品;其次假貨越做越好,富人也開始買假。說件親身經歷的事兒:一名住在倫敦最貴的地段(布萊爾置的豪宅就在那兒)、坐飛機必坐頭等艙的英國大商人主動亮出腕上名表,坦然相告,秀水買的,65鎊(約合1000元人民幣)。這名大商人,擁有很多真名牌,見識過更多真名牌。他敢知假買假,原因只能有一個:假的看上去太像真的。
種類多,質量也上去了,假貨市場一下子就大了。1995年法國警方查獲的假貨為30萬件,去年則是560萬件!在歐洲,出現了假貨與真貨相競爭的局面;在全球,假貨銷售額占到全球商貿總量的十分之一。英國《金融時報》4月21日援引美國律師詹姆斯·齊默爾曼的話說,全球假貨貿易已演變為一種“高效率和專業化”的業務?!胺旅捌返馁|量越高,仿冒者就會更大膽地將其產品納入全球貿易的軌道中,冒充真品并與其展開競爭。”
假貨的能量也越來越大,制假售假與跨國有組織犯罪、偷渡(筆者住在倫敦時,傍晚時分兜售盜版影碟的不是亞洲就是東歐偷渡客)、黑社會洗錢和為非法活動融資等統統有了越來越緊密的瓜葛,成為一個“頗為強韌”的體系。以至于路易威登軒尼詩集團的高管在去年股東大會上憤然表示:買假貨就等于支持恐怖分子和有組織犯罪。美國國務院則宣稱,知識產權正在成為國家安全問題。
假貨盛行,賣假買假,看似沒本買賣便宜劃算,但不用從長遠看,其蝴蝶效應已經顯現:假貨生產地所在國家及其人民正在吃虧,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正受到削弱和質疑,國家的國際形象和信譽受到損害。那位拎假冒阿迪達斯背包在法國機場被截的中國游客,他的遭遇只是假貨的蝴蝶效應中最細小的一道漣漪。
不讓蝴蝶扇動翅膀容易,平息一場風暴卻極難。我們現在看到的,還只是假貨的蝴蝶效應的階段性結果,但想停止假貨的蝴蝶效應,卻需要大禹治水的手段和愚公移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