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哈佛大學景觀設計學博士俞孔堅應邀為一家開發商做規劃,對方要開發的那塊地有山有水有丘陵,開發商要在那里蓋辦公室、別墅。俞孔堅和同事們經過考察,提出把原有的山水和林子保留下來,然后結合當地的地形設計一些建筑。沒想到,這一符合國際設計的現代理念卻被開發商否決,他們認為設計要有白宮的氣派和豪華,提出要砍掉樹林填平山底湖泊,在山上建人工水池、大廣場。
在城市規劃中,這位開發商的心態具有普遍性,是一種典型的暴發戶意識、小農心態。其體現在城市建設上就是一種拜金主義的傾向,追求昂貴、奢侈,什么東西貴就是好的,到處建高樓大廈和金堆玉砌的城市廣場;不惜工本引進國外名貴樹本花卉,將本鄉本土極具繁衍能力的物種視為雜草;以不沾泥土為榮耀,瓷磚成為各種建筑裝飾的通用材料,中國地域文化景觀的多樣性消失殆盡。
目前在國內大小城市遍地開花的景觀大道、城市中心廣場熱,實際上是在步100多年前美國等城市化浪潮的后塵,已經遠遠落后于當今世界城市景觀設計尊重自然、尊重人性的潮流。暴發戶意識加小農心態,使我們的一些城市規劃建設陷入了重走別人老路的困境。
那種以大的人工投入移山倒海、破壞自然為榮耀的舉措,在我們身邊處處可見。城市化進程的“大躍進”傾向,正成為規劃建設城市的“殺手锏”。急于求成、盲目攀比,擴大城市規模,大城市紛紛爭建“國際大都市”,中小城市紛紛爭建“大城市”;不顧客觀條件,亂下城市化率指標,并限期完成;為追求數字指標,靠行政區劃調整來擴大管轄面積,等等,無不將城市規劃引入歧途。
當我們的一些城市在加快城市河道“渠化”之時,美國的波士頓等城市,卻在把好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渠化”河道炸掉、拆掉,恢復河道的自然狀態;當世界城市景觀設計規劃正在經歷一場回歸原生態革命之時,我們還停留于別人走過的老路,而對城市設計建設中環境保護的深層次問題卻知之甚少。中國的城市規劃究竟向何處去?這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深長思之的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