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散播著所謂女秘書PK老板 ,"郵件門"事件傳遍全國外企圈的故事。媒體報道大致經過如下:
4月7日晚,EMC大中華區總裁陸純初回辦公室取東西,到門口才發現自己沒帶鑰匙。此時他的私人秘書瑞貝卡已經下班。陸試圖聯系后者未果。數小時后,陸純初還是難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時13分通過內部電子郵件系統給瑞貝卡發了一封措辭嚴厲且語氣生硬的“譴責信”。在這封用英文寫就的郵件中說,“我曾告訴過你,想東西、做事情不要想當然!結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鎖在門外,我要取的東西都還在辦公室里。問題在于你自以為是地認為我隨身帶了鑰匙。從現在起,無論是午餐時段還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務的每一名經理都確認無事后才能離開辦公室,明白了嗎?”瑞貝卡面對批評,回了咄咄逼人的郵件,強調自己“做這件事是完全正確”,“不要把自己的錯誤轉移到別人的身上” “你無權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時間,我一天就8小時工作時間,請你記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時間都是我的私人時間。”云云。不可思議的是,瑞貝卡回信的對象還選擇了“EMC(北京)、EMC(成都)、EMC(廣州)、EMC(上海)”。這樣一來,EMC中國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這封郵件。瑞貝卡自己也網絡上贏得了“史上最牛女秘書”的稱號。
問題不在這里,問題在于該郵件居然被被數千外企白領接收和轉發,很多人還在郵件上留下諸如“真牛”、“解氣”、“罵得好”之類的點評。“每一個轉發郵件的人內心都在歡喜,仿佛罵的是自己的老板”。大概有70%的人贊同瑞貝卡的做法。還有人振振有辭地評論說,“現在終于有一個偉大的女秘書,一個羸弱的女子,勇敢地站起來對資產階階說不了”“這是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中國后改革時代無產階級的覺醒和階級覺悟的提高”
哇哈哈,我都快笑掉下巴了!由此可見,我國數以萬計活躍在外企甚至各種形形色色企業中的所謂白領精英究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了!如果僅僅一個瑞貝卡,那可能是一個個案,而70%的同情者,真有點讓人不寒而栗。這說明同情者基本上是認同瑞貝卡的思考方式和是非標準的。他們在相同的情形之下也會如瑞貝卡所為,之所以不為,非不愿也,而是不敢。因此上瑞貝卡成了“史上最牛女秘書”。
無知則無畏,無畏成就了無恥,無恥又在無知中樹起英雄的大旗。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少嗎?慈僖老太太夠牛吧?敢燒外國領使館,敢砍外國人的頭顱,可不管后人怎么翻案,終不過落個昏庸無能、無知無恥的名頭。說這個慈僖的例子,并不是要講“策略問題”,講如何與上司斗爭,而是要講你斗的依據是什么,你斗得有理嗎?
人做事情無非講理和不講理兩種。如果不講理,瑞貝卡盡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伺候了‘,或者找人把上司暴揍一頓。瑞貝卡回信申辯抗爭,說明她要“講理”。可惜,瑞貝卡和她的同情者根本就不知道“理”在哪里,因此也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錯在哪里?很簡單,錯在瑞貝卡及其粉絲不尊重“職場規則”,更不懂得“職場規則”。與其說這是“老外和中國員工的文化障礙”,不如說這是職業意識和非職業意識之間的障礙。別跟我說“職場是個屁,誰都別裝B”。進到職場就好比進了一家游戲場,管你扮演什么游戲角色,都得遵守游戲規則,無論明文規定的還是約定俗成的。否則大家都沒辦法玩下去。對規則的修改不能以對現行規則的不遵守為代價。你不想玩了,可以到隔壁的跑馬場,只不過那里又有跑馬場的規則。你都不想去遵守就去做“自由職業”,那是規則最少的地方,只要遵守國家法律即可。你實在痛恨這間游戲場,你可以出門在邊上放起一把火。你總不能既不遵守場里的規矩,又要賴在里頭不走坐地還錢,還振振有辭擺出一副無辜蒙冤打死了也要立牌坊的姿態吧?
那么瑞貝卡對職場規則的無知體現在哪里呢?本人不妨三言兩語給補上一課:
第一,瑞貝卡不懂現代的企業的崗位分工常識。
瑞貝卡身為總裁秘書。此為職能性、服務性工作,其工作目標之一就是保障總裁或總經理工作的開展。這種性質的工作和企業中許多部門崗位的工作一樣,外延和邊際會有所延伸、模糊,不可能絕對限制在8小時及辦公場所之內。瑞貝卡認為總裁的要求超出范圍,明顯對自己崗位職責認識不清。
第二, 瑞貝卡不懂現代企業的薪酬給付原則。
企業薪籌一般分三種,計件制,計時制,和計效(績效)制。流水線上的工人以完成產品的件數取酬;低層的企業員工以工作職守的時數取酬;企業的職能層和管理層以工作的效益、效率、效能以及效果取酬。換句話說,8小時時間和辦公場所只是該層職員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底線。而根據工作需要,時間和場所是有彈性的,上限則是個人承受能力。愈是高薪,彈性愈大,其總包買斷的特點愈明顯(因此企業的高管經常會調侃自己“賣給企業了”)。至于這種“額外”付出是否合算,你可以自行權衡。很顯然,瑞貝卡的薪籌里包括了這部分工作內容,她自己卻不自覺。從口吻上看,她像是來自主張絕對人權的北歐國家或者懶散的太平洋島國。
第三, 瑞貝卡不懂得企業中的絕對服從原則。
不只瑞貝卡,其實很多人都不懂。比如上司說得不對,上司顯得無能,那么還要服從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企業是僅次于軍隊的層級化組織,它的組織目標是靠了對上級命令的執行而實現的。這也它基本的操作流程。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下級都以自己對事情判斷的對錯為準則,然后決定執行還是不執行,估計所有的指令都會泡湯。“執行,然后再說”,當然這是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下級的參與、監督還有意見,要靠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去解決。由此看來,瑞貝卡在遭到上級的批評、指責時,如果找原因推卸責任就已經不妥,更何況反咬一口?
第四, 瑞貝卡不懂得基本的“職業精神”原理
可能這也怪不得瑞貝卡。西方現代思想大師馬克思•韋伯在其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里有過精辟論述。現代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創造了如此燦爛的文明成果,必然有著某種內在的精神動力,這種來自生命本體的原動力,其中就包括了對所從事職業近乎宗教崇拜般地虔誠敬重。英語的CALLING一詞,既有職業的意思,又有“神召”“召喚”的意義。不能要求瑞貝卡包括我們所有受中國文化洗禮的同胞們把工作看成是韋伯所說的“天職”、“上帝應許的唯一生存方式”。但中國人是不是也要像臃懶的法國人面對美國人那樣自嘆不如:“這等于全球企業百米賽跑,法國要穿拖鞋,我們沒得贏”?
關鍵不在這里。關鍵在于瑞貝卡還有她的同情者們在想,我可以玩命工作,可以不計較份內份外,但是憑什么?這又不是給我自己,我不愿受到企業或者老板的盤剝。實際上,中國的幾代人都沒有現代經濟學方面的訓練,一說到勞資雙方,立刻浮現的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就是階級對立與階級斗爭。深入他們腦髓的是所謂“剩余價值理論”。他們認為企業里必然是一方吃虧一方占便宜的局面。于是,瑞貝卡成了最牛的女秘書之后,支持者歡呼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如此歡呼真不如回到從前。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便把資產階級徹底連跟拔掉了,今天為什么又容許新的剝削產生?顯然社會進步的現實告訴我們,近百年來,勞資雙方對立統一發展而來,超越了血與火的時代,找到了更為合理的模式,不斷地摩擦,不斷地合作,求得平衡的同時也求得了雙贏的機會。現代企業中,多數時候勞資雙方是綁在一條船上的。說得冠冕堂皇一點,為企業盡心做事,也是在為自己謀取一份利益。何況瑞貝卡小姐作為中間管理層,屁股也并非完全坐在了勞苦大眾一方,用這個理由又怎能掩飾自己的不虔誠不敬業呢?
缺乏職業精神不懂得職業規則的人終難在職場廝混。瑞貝卡同志出局了,不管她是否自愿。但EMC同樣為失敗者。它居然招聘了一個最沒有職業操守的人來坐最需要職業操守的崗位。EMC的人事部負責人應該辭職。同時還應該給瑞貝卡小姐的信用評定上寫明此人離職的原因并標注:建議永不錄用!
由此而有所感:職業規則不是單方面規定給誰的,勞資雙方都要盡心恪守。它背后有著嚴肅的契約意識、信托責任和雙贏的概念。中國當前企業的培訓其實是最失敗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認同什么《致加西亞的信》、《執行力》一類的訓誡。因為所有中國的企業都不懂得講這些訓誡背后的原理,背后的終極精神,不懂得找到勞資雙向共贏的切入點,而是一味單方面向員工灌輸對企業的忠誠,使得員工產生膩煩逆反,最終使得他們連職場的最基本的規則操守都難知其一二。
中國的白領需要補課。別被中國當今快速發展的現象所沖昏。那是因為你人口多市場大啟動晚,中國真正差的是制度文明和價值理念,這方面沒有作為,20年后你還會落在后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