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02日 新京報
4月12日夜,一起婚外戀被苦主披露在網上,流言蜚語和指責謾罵像沙塵暴一樣,刮過互聯網的天空。“銅須門”事件隨著各色人物的出場,高潮迭起。然而,正當當事人隱私被徹底曝光之時,事件始作俑者承認發帖內容多為杜撰。(《新京報》5月1日報道)
無須再贅述這一事件的起初,那時幾乎所有有正義感的網友們都帶著滿腔的憤怒與情緒匆匆上陣,僅僅一篇無法確認的文字,便能讓他們將所有的火力與憤恨噴薄而出,打在他們自以為是卑鄙的一方。在正義感的驅使之下,個人隱私、公民利益、尊重他人的原則都被棄之于腦后,無端而來的情緒則左右了整個事件的大局,而公眾的語言暴力恰恰在正義感的旗幟之下得以張揚。
然而,隨著事件始作俑者自認內容多為杜撰,網上諸公所依賴的批判依據頓然被釜底抽薪———當一個人不能踏踏實實地站在給其力量的大地上時,他又如何去發力,去擊向他自認是道德墮落一方呢?這顯然是個非常滑稽的事情。
事實上,“銅須門”事件不過是個比較極端的網絡暴力個案,在此之前,類似的網絡暴力傾向也時有閃現。我想說的是,無論以何等正義的名義,網民們有沒有權利將他人的隱私曝光于網上,有沒有權利憑借著自己的粗略印象,便武斷地下結論扣帽子打棍子。
當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此否定網絡的作用與意義,但若就事論事,或者是跳出事件看得更遠一些,網絡暴力的肆無忌憚顯然也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觸犯著道德底線。銅須門事件后,將來還會有什么事件還會有什么樣的人會因此遭受到新的網絡暴力傷害?這顯然是無法預期的。
因為今天的仗義討伐者,極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最新受害者。這種可能絕非是空想的烏托邦,而是另一種真實———建立虛擬時空里的殘酷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