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娃和山里娃
這是個在城里流傳的“著名”段子:放羊娃在山上放羊,這時來了一位觀光游客,問娃有甚理想?那個老實孩子答:“就想讓俺的羊越來越壯,母羊多下小羊。賺了錢,討媳婦,生個娃,讓他接著放羊。”城里人聽完都哈哈大笑,除了憐憫,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
老鄉(xiāng)聽了,自然不服氣。聽說他們也編了個段子,最近正在農(nóng)村流傳呢——一位農(nóng)民老漢問城里“小眼鏡”:“娃,你的理想是啥哩?”學生回答:“聽爸媽的話,好好讀書,考試得雙百,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再上名牌大學。”“然后哩?”“找份賺錢多的好工作。”“然后哩?”“找女朋友,結(jié)婚,生孩子。”“再后來哩?”“叫他念書,考名校,找個漂亮女生,結(jié)婚生孩子,再……”
一旦把道理說透,城里娃和山里娃有什么區(qū)別?
人類越進步,越容易犯低級錯誤。有一種錯誤就是:某些人只是因為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便喜歡俯視別人,并對人家的生活方式肆意指責,粗暴干涉。他們既不知道尊重別人,更不懂得如何比較。按照這一邏輯,富足發(fā)達的國家,就有權(quán)對窮國趾高氣揚?經(jīng)濟上稍微落后的居民,見到富鄰居就得擺出畢恭畢敬的奴才相?置身于漂亮的寫字樓,過的是一天;蹬車賣菜的,過的也是一天。做大生意的張老板,賺到八座銀山,當然要盡情夸耀;而李師傅憑本事養(yǎng)活一家老小,照樣值得喝彩。城里人認為,山上放羊娃是虛度青春,愚昧無知;那么,農(nóng)村人同樣可以判斷出:逼迫孩子盲目加入“科考”,天天點燈熬油地做無用功,這孩子活得并不快樂。其實,先進與落后往往是相對的。
我想說的是,城市生活舒適,但壓力巨大;鄉(xiāng)間日子清苦,但活得安逸。非把兩者生硬地放在一個比較平臺上,找出愉悅自己的“平衡點”,恐怕是要發(fā)生錯覺的。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還是說孩子吧,瞧一眼苦不堪言的城市學童,再看看黃土地的放羊娃,他們之間肯定存在不小的差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孩子們都不容易。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