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歷史久遠,古跡眾多。古老村落,明清民居,遍布鄉野。婺源注重做好古村、古建保護,打響“中國最美鄉村”品牌,積極發展觀光旅游,帶動古村落良性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近年來,富裕起來的婺源農民開始向往現代生活,有人打算改變古村落的布局和民居內的陳設。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對山體、農田與植被資源的侵占,也影響到古村落生存的整體環境。對此,婺源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明確保護責任,鼓勵保護古村落及其賴以存在的整體環境;做好規劃編制,在古村落附近建設整體風貌與傳統民居協調的農民新村;改造傳統民居為古色古香的店鋪等,再現當地民族生活情趣;繼承傳統文化,重現當年的文化氛圍。既利用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以古村古建為特色的文化旅游,又以加強保護促利用,科學開發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保護古村落的成功之路。
遍布華夏的古村落,作為鄉土建筑的精華,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傳統,成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它們看似陳舊,卻輝映著輝煌的過去,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它們融自然山水、傳統道德、倫理秩序、民風民俗、文化理念、建筑特色于一體,表達了人與土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親切動人之處。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搶救古村落,留下寶貴的文化遺存,已是刻不容緩。國家有關部門已評選公布了8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為做好這項工作提供了示范,江西婺源就是成功的范例之一。各地需要把保護古村落列入發展規劃,納入法治軌道,制定保護法規,提供有效保護;同時還要通過理順管理體制和創新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嚴格執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切實保護好古村落形態、自然環境、傳統風貌以及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保護好古村落原有的特色和歷史氛圍,讓它們古韻長存、永續利用,為后人留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之根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