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09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五一”黃金周期間,黃山風景區綜合治理辦公室發布一項緊急通知,禁止在景區內銷售方便面。雖然對游客自帶方便面沒有做出具體規定,但是這一緊急通知還是引來諸多爭議。風景區工商局稱,此舉雖然沒有法律依據,但主要還是為了維護景區環境。(《江淮晨報》5月6日)
在風景區管理者看來,禁售方便面,可以擺脫景區被方便面袋污染的苦惱,減輕環衛工人工作量,降低維護旅游環境的成本。可在普通游客眼中,卻并非如此。
景區內飯菜過于昂貴,普通游客選擇相對便宜的方便面食用,顯然是理性而又經濟的選擇。景區內禁售方便面,不僅給游客帶來不便,也有強行“宰客”之嫌。出臺這樣一條引發爭議的禁令,我以為,是出于對游客道德的不信任,以及對行政力量的過于自負和崇拜。
隨手亂扔垃圾是一種缺乏社會公德的表現,只關乎游客的個人道德素質,與方便面的存在無關。回想當年的廣島亞運會,喝飲料、吃零食的日本游客應該不在少數吧,舉辦當局卻沒有因此而頒布一條禁令。而散會后,運動場觀看席上竟然沒有一片垃圾。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行為固然不必行政力量來約束,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是單純的行政約束所能解決的。
要禁絕垃圾袋,直接禁止方便面的生產也許是真正釜底抽薪的絕招。可頭痛砍頭、腳痛斷腳的做法,未必見效,也不招人喜歡。為減少公共行政的成本,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只能證明行政權力人格構成尚有缺憾。
公共利益依賴于行政權力的運用,完整的行政權力人格,應當包括對弱者寬容和同情兩種要素。作為掌握豐富公共資源,擁有強大的管理公共事業力量的行政機關,沒有對弱者的寬容與同情,就無法稱之為現代服務型機關。試問,為減少自己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成本而剝奪游客選擇食品的自由,是對經濟地位平平的他們的寬容嗎?沒有對游客的寬容與同情,又怎么談得上對游客的服務?沒有對普通民眾的同情,又怎么談得上為人民服務?
表面上看,禁售方便面的黃山,有可能成為清凈之處。實際上,這樣的行政強權,隱藏著對游客的不尊重,也絕對談不上良好的服務。很難想像,這樣的管理思路,能治理好黃山這樣一個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