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雷鋒車隊因為經常為殘疾兒童免費出車,收入難免會受一些影響 |
“回報雷鋒工作室”亦得到了“雷鋒”的回報 |
當年這部家喻戶曉的影片給了吳紹立很大觸動,使他萌發了“回報雷鋒”的念頭 |
吳紹立是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個普通市民。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學雷鋒的人在幫我們,但是他們也會面臨困難,應該為那些學雷鋒的人做點什么。經過十多年的醞釀,這一想法最近終于被他付諸實施。生活并不算寬裕的他拿出了5萬元的積蓄,建立了全國首家“回報雷鋒工作室”。很多人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但也有許多人提出了質疑:以個人之力回報雷鋒是否只是曇花一現,這樣的路能走多遠?
吳紹立今年五十出頭。早在十年前,一部《離開雷鋒的日子》的電影給了他很大觸動。電影中,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因為救助一名被撞的老人而遭傷者家屬誤解。在為喬安山所受的誤解鳴不平的同時,有一種想法在他心頭萌生:不光要讓雷鋒們來幫我們,我們也應該幫幫像雷鋒這樣的人,別讓他們受委屈。 這一想法在他的心頭縈繞了十多年,并且越來越強烈。
就在幾個月前他通過報紙了解到,吉林省有一位叫馮志遠的老師雙目失明卻依然堅持在寧夏支教42年。這一事跡使他深受感動,同時也使他覺得自己的計劃應該馬上付諸實施了,用他的話說是“時間來不及了!”:一方面他要抓緊時間,趁著這些 “雷鋒”們還在世,還能有機會感受外界的關心,多為他們做點事情;另一方面他感覺自己年紀也大了,再拖下去心愿不知何時才能了。于是,在簡單的布置后,他拿出自己的5萬元積蓄,在長春市南關區全安廣場附近租了一套居室,設立了“回報雷鋒工作室”。
吳紹立介紹說,他的工作室將招募一批志愿者,發動志愿者們尋找自己身邊的雷鋒,經確認他們助人為樂并確實面臨生活困難后,將以“回報雷鋒工作室”的名義進行物品慰問或現金幫助。
目前,工作室已經有了6名志愿者。工作室的第一個回報目標確定為在寧夏支教42年的馮志遠老師。近期工作室將對老人進行慰問,并將送去一批營養品。
一種現象:做好事也不容易
吳紹立說,社會提倡大家學雷鋒,但有時候學雷鋒也不是那么容易,有時候被人當成是傻子,有時候還可能被誤解、受欺騙,甚至惹禍上身。這種種尷尬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
五年前吳紹立有過一段的哥生涯。一次,他送一位孕婦去醫院,因為是急診,他就闖了一路紅燈,事后被交警部門處罰。還有一次,一位乘客突然犯病急需救助,他趕緊就把車停了下來,當時就被交警視為違章。雖然這些處罰在吳紹立看來都沒有錯,但還是讓他體會到了好事也難做的尷尬。
去年媒體上報道的關于救火英雄胡茂東的事情一直讓吳紹立記憶猶新。吉林省吉林市市民胡茂東于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廈大火中,冒著生命危險沖進火海,連續救出了11個人。然而,英雄之舉也讓胡茂東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火場中的毒氣和煙霧,使他重病纏身,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陷入貧病交加的狀態。無奈之下,2005年7月,胡茂東的女兒走上街頭,頂著烈日跪地乞求路人救救她的爸爸。后來在媒體的呼吁下,社會各界向胡茂東伸出了援手。
60多歲的徐麗華是吳紹立的太極拳老師,也是吳紹立“回報雷鋒”活動的堅定支持者和志愿者。她說自己身邊就有很多做好事但生活又很困難的人。她們社區的楊老頭都六十多歲了,十年來義務為社區修路、植樹,自己家庭雖然很困難,但還省吃儉用,寧肯委屈自己,也要幫助其他家境困難的鄰居。徐麗華說,像老楊頭這樣的“雷鋒”們也應該有人關愛,給他們解決點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