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為優質客戶提供更多的方便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就不受理小額存取款業務,合適嗎?這么大一個行業,如果不強化服務意識,社會信用肯定會被弱化。
5月11日,《齊魯晚報》報道了濟南市一家銀行營業網點柜臺不受理低于3000元的存取款業務,“逼”客戶上自助設備上取款,目的是讓有限的柜臺資源給優質客戶提供好的優質服務。結果引起客戶的不解,認為這是“嫌貧愛富”。
銀行為優質客戶提供更多的方便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就不受理小額存取款業務,合適嗎?郵政行業在邊遠地區的業務,一封不足一元郵資的信可能要走幾百里的山路才能送到,郵局肯定從中賺不了什么錢,但是郵局必須送,因為郵局承擔著為全社會提供基本服務的義務,再說,一項業務賠錢,更多的業務可能會賺錢。這么大一個行業,如果不強化服務意識,社會信用肯定會被弱化。
銀行可能會說,銀行不像郵局一樣是一家壟斷市場,而是一個競爭性行業,誰贏得了優質客戶,誰就贏得了市場。但實際上,任何國家的銀行業都處在政府的高度保護狀態之下,進入的門檻非常高,而且政府給予銀行的優惠政策更是外人難以了解。我們國家更是如此。國家幾次把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債務劃到了資產公司名下,由全體納稅人買了單,因此國有銀行雖然是追逐利潤的企業,但也不應該完全擺脫普遍服務的功能。國有銀行股改,國家更是把巨額外匯注入銀行作為資本。這樣的銀行如果不承擔基本的服務職能,那讓誰來承擔呢?
銀行近年增設了大量的自助設備,在自助設備上可辦理大量的業務,成本低又不用排隊,銀行有義務來引導客戶使用自助設備,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既能方便顧客,也能分流柜臺的壓力。但是人們很少看到銀行服務人員專門耐心地教客戶如何使用自助設備,現在使用自助取款機的人比較多,但是自助存款機、查詢機很多人就不會用,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客戶,他們對這些機器設備一竅不通,如果銀行人員不手把手教他們,他們根本不會用,也不敢用。
一方面銀行柜臺壓力很大,影響了銀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銀行投巨資設立的一些自助設備又閑置。解決這個矛盾,銀行作為商業經營者,不應只從人們使用自助設備意識淡漠上找原因,更多的應該考慮,銀行為他們做了什么,眼睛只盯著利潤指標的行長、客戶經理,哪里會想到普及使用自助設備是一個系統工程?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