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0日起,北京的公交系統告別了沿用幾十年的紙制月票,開始使用電子月票也就是IC卡乘車。這既是公交系統邁向信息化的一步,同時也是對每一名乘客文明素質的考驗,因為使用IC卡乘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序排隊上下車。
說起在北京乘坐公交車,許多人都有切身體會。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時間的一些車站,公交車一進站,經常是人流蜂擁而上,結果是年輕力壯的擠了上去,老幼病殘留在了下面。難怪有人說在這時段乘車,不被擠成“相片”就別想上去。
為了順利推行IC卡乘車,北京市有關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舉辦聽證會,征求各階層人士的意見;普及IC卡的使用知識,增加流動刷卡機;完善公交車站的配套設施,方便乘客排隊上車;增加營運車輛等等。但從第一天運營的情況看,形勢不容盲目樂觀。在一些主要車站,特別是有專人維護秩序的車站,大家基本上能做到排隊上車,按要求刷卡。而有的車站情況就不同了,當公交車沒來時,大家都在排隊等待,可當公交車進站后,一些人會“情不自禁”地沖上前去,把原本很好的秩序攪亂了。結果是大家都堵在門口,誰也上不去,反而耽誤了時間。
排隊上下車看來是維護北京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實際上也在考驗著每個乘客的文明素質。有些人講起大道理來一套又一套,但在細微小事上卻忽略了對自身的要求。其實真正要講文明,這根本就不能算是什么要求,而更應該是一種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的行動。
一個人的文明素質,體現在一件件小事中。切不該因為類似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講粗話等看似不起眼的不文明舉動讓自己在講公德上丟分。北京“5·10”可以說是一場小小的考試,考出了一些人身上存在的小缺點,但“5·10”更應該是一個觸點、一個起點,讓我們每個人從這場考試中受到觸動,受到教育,并從此邁開講文明、樹新風的步伐,共同打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