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致富是人們的夢想。今天,在越來越多的人那里,這個夢想變為了現實。然而,獲得了期待中的財富,不少人的心理并未因此而富足,反而在財富面前變得糊涂、狂熱甚至迷失了自己。
有例為證。5月11日的《京華時報》報道,有一位百萬富翁自述,他曾經有房有車有自己的公司,卻迷上賭球。結果,他輸掉了所有財富并欠下賭債。
這位曾經的富翁,在什么也沒得玩之后,終于清醒了。他稱賭球毀掉了他的幸福生活,往事“不堪回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這樣清醒,特別是許多人還沒玩完之前。
筆者曾接觸過一些企業家,并從他們那里知道更多類似的富人故事。許多人有了足夠的錢之后,便不知道該干什么,精神空虛,自嘆“窮得只剩下錢”。有的人則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對他人和社會卻很吝嗇。還有一些人則什么好玩、刺激玩什么,出入賭博場所,一夜輸掉五千萬仍泰然自若。
不單是富人,對于大多數國人而言,其實都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富了之后,我們究竟應該干些什么?這個問題不想明白,已富之人,必將被自己的財富毀去;將富之人,也必會步那些人的后塵。
不能不承認,在不少人的心里,什么學習、工作,乃至所有的奮斗,都只有一個最現實的目的,這就是掙錢。以賺錢為目的、為生活的重心,我們不僅會失去太多的人生樂趣,也不可能對如何看待和使用財富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人生在世,不只是為追求財富而來,我們應當有更崇高的使命。獲得財富只是實現這個使命的某種樂趣和價值體現,我們不能因財富的獲得而輕易改變既定的人生目標,不因財富的失去而喪失生活的信念。只有確立堅定的人生理想、信念和追求,我們才能塑造健全的自己,獲取富足的精神財富,并形成正確的財富觀。
財富是什么?財富只有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生的事業和奮斗提供便利的使命中,才能保持財富的價值和增值。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財富是有生命的。賦予財富以生命,正是獲得財富之后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體現。只知揮霍,把財富用在不該用的地方,財富的生命必會黯淡無光,甚而會蛻變為噬人的惡魔。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富人,開始懂得了財富的真正價值所在,更有許多人變成了慈善家。就在5月8日,《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6中國慈善榜”。與前兩年相比,今年榜單上的100家非國有企業在2005年度的捐贈總額超過8.4億元,比2004年度增長76.6%,上榜企業的地域分布也更為廣泛。
盡管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這個慈善榜還有些稚嫩,但只要有更多的企業家和富人對財富多些理性的認知,多加入慈善的行列,我國的慈善事業將取得長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當已富之人和將富的人們懂得了如何正確使用財富,則他們不僅擁有健康和健全的人生,并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也將獲得財富的滋潤,變得更加文明、和諧與溫馨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