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6日 新京報
據報道,朝陽區發改委近日就朝陽麗都公園門票調價舉行了聽證會。這成為北京市首個降價聽證會。但是否應降價仍成為陳述人激烈爭論的焦點,一名陳述人明確反對公園降價,他認為公園應該取消門票,免費對公眾開放。經營方代表介紹說,麗都公園是北京首家由企業投資興建的公園,每年需要100多萬元的運營成本,所以需要收取門票維持公園運營。
在筆者看來,讓市民與商業化的公園坐在一起談公園門票價格,尚未觸及問題的實質。城市“公園”不是私家園林,而是由政府為市民提供的公共休閑的空間。市民有必要通過合理的訴求,通過政府收回商業化的城市公園,讓公園回到它的本義,就是公園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無限共享,實現公園價值的最大化。
公園的土地是城市規劃中為市民生活而空置的空間,它具有公益性與福利性,在一定人口比例的城區配置相當的公共休閑空間,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多重功能:一是它是市民親近自然的需要,以此緩解城市生活焦慮狀態;其次它可滿足居民有規律的健身休閑的需要,以此提高生存質量;再次它是城市文化的需要,在公園里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文化活動,使城市具有文化內涵與魅力,當然還有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態以及防止重大災害的需要,在一些突發性的災難發生時有疏散人員的功用。如果將公園交付企業進行開發,這是以商業利益為最高追求,門票成為第一道門檻,公園就不“公”了。北京市副市長張茅就在不久前明確表示,北京非世界遺產保護的普通公園都應免收門票。既然市政府有如此明確的要求,相關城區的居民求助的也就不是聽證會了,而是向市政府建議,盡快收回公園的管理權,還公園于市民。
城市公園是讓市民熱愛的地方,甚至是感激的地方,而不是讓游人焦慮的場所。記得一位留美學生曾說,他一直對紐約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抱著一份感恩,到美國的頭一年,那是他最彷徨無助的時候,語言存在障礙,工作沒有著落,文化上的隔膜更是令他如坐愁城,郁郁寡歡。是那些散落在街頭巷尾、各具個性的城市公園敞開大門接納了他。麻雀和群鴿在腳邊旁若無人地覓食,拖著大尾巴的松鼠可愛地在草叢中探頭探腦,孩子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在兒童園地忘情玩耍……面對這一幕幕平和的景象,他的心會慢慢平靜下來,煩惱也隨即煙消云散。城市居民還沒有接納這位異國學子,而公園像一個自然之母悄無聲息地包容了他的身心。
開放的公園還是讓世界對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歷史投以崇敬目光的地方,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奧地利維也納城市公園每年從4月份復活節到10月底,每天都有免費的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公園里矗立的約翰·施特勞斯雕像在1999年還被復制了一個永久贈與昆明世博園,成為文化交流的藝術使者。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公園文化已經在走向世界了。公園文化在使自己城市市民受益的同時,會整體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
我們城市生活在逐步休閑化,人口在老年化,城市公園對城市市民生活品質的提高顯得更為重要,它實際已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麗都公園周邊的市民并沒有過高的要求,他們只想得到本來就該屬于他們的自然空間,有一個免費的休閑場所而已,市政府滿足市民這一要求可以用行政手段收回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