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很郁悶,嚴重感冒,碰上北京又起沙塵暴,心情極度灰暗。翻出五一到胡同里拍的照片,回味那一段無憂無慮的小時光。
隨手用photoshop修圖玩兒。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把普通數碼相機拍攝的圖片修成反轉片的效果。
先來回答一個問題,什么是反轉片?
彩色膠片可以分成兩大類型,即反轉片和負片。
彩色反轉片有時也稱為幻燈片(即正片),是一種經過反轉沖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膠片。彩色反轉片可以用幻燈機直接將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觀摩,也可以在觀片燈箱上觀賞,既可以直接印放照片,又可以作為原片用來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轉片色彩真實飽和,影像的清晰度、明銳度比較高,不足之處是相對于彩色負片,暴光寬容度比較狹窄,稍不足或是過度,都會影響影像質量,所以拍攝反轉片要求暴光一定要十分準確。
彩色負片主要是供印放彩色照片用的感光片,在拍攝并經過沖洗之后,可獲得明暗與被攝體相反,色彩與被攝體互為補色的帶有橙色色罩的彩色底片。彩色負片的優點是暴光寬容度大,一般暴光不足一級或過度二級,仍可能得到滿意的影像。另外,彩色負片對色溫的變化有相當的通用性,在印放照片時可以通過放大機的濾色鏡再次調整色彩平衡和反差。彩色負片的英文品牌的字尾是COLOR(彩色),而反轉片的字尾是CHROME(克羅姆),在英文標示的膠片盒上可以根據以上兩個字尾來區別負片和反轉片。另外,按色溫平衡來分類,彩色膠片還可以分為日光型和燈光型兩大類。日光型彩色膠片適合在色溫5500K左右的日光或電子閃光燈照明下拍攝。燈光型彩色膠片適合在色溫3200K左右的碘鎢燈等燈光源下拍攝,如果用日光型膠片在色溫3200K左右的燈光下拍攝,畫面就會片偏橙紅色調,應在鏡頭前加藍色色溫轉換濾色鏡。相反,如果使用燈光型膠片在色溫5500K左右的日光下拍攝,畫面就會偏藍色調,應在鏡頭前加琥珀色色溫轉換濾色鏡,才能得到準確的色彩還原。
說完,我自己的頭都暈了,簡單地說,我們平時使用的彩色膠片就是普通的負片,而許多專業攝影師則選用反轉片,以獲得色彩飽滿的美圖,當然,相應地反轉片的價格較之負片高出許多,一般的攝影愛好者消費起來,心疼肉疼。
現在,大家普遍使用了數碼相機,照片的獲得相對從前要容易得多,但消費級別的數碼相機獲取的圖片普遍有這樣一個缺憾,缺乏層次感,色彩銳度不足,畫面表現平淡。
看以上兩幅圖片的對比吧,很明顯,第一幅圖整個畫面表現平淡,所有的色彩都齊刷刷地沒有精神;而第二副的顏色就活起來了,色彩表現出了光線的變化也讓人看到了時間。車輪和腳交界部分的一線西斜的陽光都表現出來了。還有地面坑洼不平的質地也讓人感覺有觸摸感……
接下來,就來看看,這是怎么做到的。
1、打開一幅圖片。在通道控制面板上,選藍色通道,拉下圖像菜單使用應用圖像指令,選用反相,混合模式用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50%,確認。
2、選綠色通道,重復上述操作,只是將不透明度設為20%,確認。
3、選紅色通道,還是使用應用圖像指令,將混合模式設為顏色加深,其它不做設定,確認。
4、用色階指令,反經過改變的藍、綠、紅通道的亮部和暗部的層次進行調整。具體數值按照喜好自己調吧
5、在把通道合起來,調整亮度對比度;調整色相/飽和度,確認(也按照自己的喜好調整,沒有固定數值)。
反轉負沖的一個特殊效果是紅色、綠色、藍色、黃色將會特別顯眼,在畫面中作了強調,對比一下原圖就可以看出分別了。
你看,上面是偶在棉花塘門口的照片,觀察原圖和修過的圖片之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紅色更亮了,綠色也鮮活了,陽光較之最初的一片慘白也更加柔和,我的臉部得明暗調子顯得更有層次感,連眼鏡框的顏色過渡都表現出來了。你再仔細看看左下角的石頭和小草……
但也有不足,就是頭發的一些黑色的細節損失了,那是因為反轉片本來寬容度不就高嘛。
最讓人欣賞的一點就是,圖片的基調明顯懷舊了許多,光線就這樣講述了時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