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9日 瀟湘晨報
昨日,關于“湖南人血性是否喪失”的話題就像初夏的天氣一樣熱烈,讀者還在連續不斷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紅網論壇一樣人氣急升。截至昨日21時30分,主帖點擊率68000,跟帖1228。論壇相關血性討論主帖共73篇,總點擊逾11萬,跟帖超3600。其中重頭主帖9篇,總點擊逾10萬,跟帖超3200。此外,國內各大網站的BBS內也都人氣十足。
顯然,不管身居何方的湖南人,還是其他省份的人都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湖南人“血性之爭”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話題。
與湖南人的反彈成鮮明對比的是,外省人照樣還在扔“磚頭”,而且不僅限于本省的報網,已經波及全國各大網站(或其他媒體轉載相關報道)。本報讀者周小姐稱,她瀏覽了幾家網站,發現湖南人“被網友罵得厲害”,為此,她一直跟帖到凌晨一點多。
更多人開始理性對待
昨日,本報關于“湖南籍網友誓死捍衛湖南血性”的報道在網上也引起了高度關注。至昨日下午5時48分,已有144份跟帖,點擊率達7714人次。湖南籍網友繼續通過大量例子來證明血性猶在,“不服”調子繼續走高。不過,也出現了更多的理性聲音。
在紅網論壇里,幾名網友都表示,捍衛肯定是要的,但并不是喊幾句口號那么簡單,只有付之于行動,才是最好的。
網名叫“比安檳榔”的網友是這樣理解的:“湖南男人之所以被批評,是因為湖南男人一直自己把自己當作中國男人的代表。有理性的男人該靜下心想想怎樣改變自己,怎樣讓自己的故鄉更加富強。”
網名為“myitdream”的湖南籍網友稱:“我強烈支持‘湖南人,你的血性狗吃了’這篇文章,可以讓還有些良知的人清醒一下。”他還講到,有一次在火車站,他看到一個扒手在偷兩名婦女的包,不顧一切地上前阻止,而事后那兩名婦女竟一句“謝謝”都沒說就走了。
本報讀者周女士也稱,還在她小的時候,周圍人一看到小偷,就會齊心合力去抓,如今有正義感的人越來越少了。
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讀者及網友都認為,“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正義感是社會的良心”等等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人們的顧慮也確實增多了。
在長沙市東塘開店子的唐先生說,他也經常看到有扒手偷東西,但擔心自己沒能把握好分寸,因為面對邪惡,雖然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管,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管。
此外,很多讀者及網友都提到,見義勇為是應該提倡的,但是,在社會保障制度,比如見義勇為基金還沒有完善健全之前,人們又退縮了。有人甚至從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尋找原因,比如“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金玉良言”的禁錮。
提倡正面的血性
什么是“血性”?很多讀者開始在思考。
讀者劉先生認為,有時候血性與沖動是連在一起的,而沖動之下往往容易做出極端的事,這些事有可能會演變成壞事。他描繪了這樣的一個場景:A下公交車前被B踩臟了鞋子,A越想越氣,“這是新鞋子呀,進口鞋呢”。于是不顧一切地追了幾百米,直到“霸蠻”將公交車攔下,非要把B揪下來論個是非。“這樣的血性值得提倡嗎?”
讀者吳先生指出,有些人一些雞毛大的事,也非要爭個子丑寅卯,“你潑我一瓢水,我要淹了你的屋”,這種做法顯然成了蓄意報復。
讀者譚先生認為:血性是指人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和普遍公民道德的堅持和守護的勇氣和正義感。表現形態上是剎那間的無意識選擇,實際上是社會積淀和教化形成的個人意識,是一種自覺,一種習慣。具體來說,正面的血性有兩種表現形式:A、對于人類普適價值諸如公平、正義、良善等的維護與堅守,即維護力量。B、對于國家和行業以及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建設,即建設力量。人類普適價值觀包括:公平、正義、良善、互助等。這幾類普適價值是人類的天性和本能。我們提倡的,應該是這種正面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