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區福利社盲人夫婦張素蘭、孔先福,每天出門上班,至少兩次被拒載。記者陪同夫婦倆在福利社車站,體驗了一次他們乘車的經歷。10分鐘內,竟有7輛717路車拒絕了他們的乘車要求。(5月19日《重慶晨報》)
張素蘭、孔先福夫婦是盲人,但他們只是不幸罹患生理上的盲癥。事實上,那些對他們拒載的公交車上,承載的更是一群另類的“盲人”,一群多種盲癥并發的重度“盲眾”——
德盲?!袄衔崂?,以及人之老?!薄叭私杂袗烹[之心。”樂于助人,關愛弱者,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應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道德準則。拒載雙目失明的老年盲人,是喪失了基本道德準則的表現,非德盲而何?
法盲。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因此,作為社會成員,每個人都有力所能及地幫助包括盲人在內的殘疾公民生活的義務。公交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依法應該一視同仁地為廣大公民服務,更無拒載盲人的理由?!稓埣踩吮U戏ā访鞔_規定:“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憋@然,公交車拒載老年盲人夫婦,正是對殘疾人的歧視,損害了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因此是典型的法盲之舉。
國家曾經大張旗鼓地開展“掃盲”工作,但“掃盲”絕對不能夠只掃“文字盲”,更要掃法盲、德盲,后者更是當務之急。一輛公交車被這些多種盲癥并發的“盲人”駕駛,它會遺棄一對年老的盲人夫婦;然而,整個社會其實也是一輛大公交車,如果這輛大公交車上擠的也全是“盲人”,“司機”和“乘務員”都是法盲、德盲等重癥患者,那么,社會將走向何方?這不能不引人憂思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