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潼關作為陜西省的東大門,窗口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去年以來,潼關縣工商局卻利用這一“風水寶地”,大發橫財。他們多次在連霍高速陜西潼關收費站處,強行對入境的貨車進行攔截,以貨物有質量問題為由進行罰款,數額一般都在萬元以上,而且不出具任何憑證,不少車主把潼關戲稱為“鬼門關”。河南省鞏義市一車主,因在過潼關時被工商人員非法罰款2.7萬元后,不堪重負,回家后服毒自盡。磨利鏟除執法經濟的刃
潼關成為“鬼門關”,是執法經濟衍生出來的丑惡。對于執法經濟,我們見慣了多如牛毛的批判和譴責,有關法律也沒有給它絲毫的空隙,然而它就像一顆毒瘤吸附在我們的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建設的肌體上,損害公平正義,制造公共災禍。在執法經濟面前,無可奈何的張建勛憤然自盡,從這里我們看到的是行政行為的扭曲,執法目標的倒置,公共權力的錯位,社會和經濟秩序的攪擾。一句話:執法經濟的存在是整個社會的大患。該不該鏟除執法經濟,如何鏟除執法經濟,到什么時候才能徹底鏟除執法經濟,該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和剛果的措施了。張建勛這個普普通通的運輸車主的死,折射的是我國法治進程中權力規范的大問題。如果說鏟除執法經濟有著太多的阻力和荊棘的話,我們今天應該用死者的血來磨出銳利的鏟刀。王炯木(湖北公務員)還有多少鬼門關在索命
按理說,外地貨車進來搞活經濟,當地應該熱烈歡迎、積極提供便利條件才是?,F在潼關工商局竟然把進省的關口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鬼門關,肆意罰款,草菅人命,執法部門熱衷執法經濟簡直到了明目張膽搶劫、發瘋的地步,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自《行政許可法》頒布執行以來,法律對執法機關收費已經有了嚴格的管理規定與程序要求,罰款必須有可靠的法律依據,工商人員隨意罰款,專門罰外地人,張口就是上萬元,而且罰款不開票據,這顯然是亂罰款行為。中央三令五申,罰款的收入應該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筆者擔心的是,沒有收費依據的“搶劫”式罰款,是真正按程序上繳國庫,還是納入單位小金庫或者中飽私囊?罰款的去向更值得查一查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