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3日 紅網
面對持刀歹徒、受傷的11歲女孩,一個83歲的小腳老太太能做什么?4月28日,在沈陽市蘇家屯渾河農場三分廠,83歲的王桂蓮獨自救下一名11歲的小姑娘,自己身中7刀。5月19日,沈陽市蘇家屯區(qū)區(qū)委舉行了表彰大會,王桂蓮也成為我國有記載以來年齡最大的見義勇為者(5月21日《成都商報》)。
5月19日,在沈陽市蘇家屯區(qū)區(qū)委的禮堂里,頭上還纏著紗布的見義勇為老人王桂蓮,雙手接過證書和鮮花,她同時也成為目前我國有記載的見義勇為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讀了此則新聞,我不但沒有為我國有記載以來產生最大的見義勇為者而高興,相反,心中始終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80多歲了早就應該頤養(yǎng)天年了,她卻一不留神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但這樣的英雄是社會的驕傲和光榮嗎?我以為不是,與其讓80多歲的老人成為英雄,毋寧不要這樣的英雄。因為,一個向幼童和老人舉起石頭和大刀的歹徒是社會之恥;連大白天都敢于入室搶劫是社會之恥;讓一個本來就需要保護的83歲老人見義勇為更是社會之恥!
聯(lián)系到見義不為已成為常態(tài),義勇為已需要重金獎勵的罕見行為,83歲老太太的見義勇為更是對社會的無情諷刺。又聯(lián)系到《湖南人,你的血性被狗吃了》所引發(fā)的網民大爭論,不論爭論結果如何,在我看來,只拿湖南男人說事恐怕不厚道,一個毋庸爭議的事實是:血性殆盡早已成了當下相當部分中國男人的生存狀況!
還不用說每個男人面對歹徒的表現(xiàn),因為,不是所有男人都會遭遇手拿兇器的歹徒的。只看看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職場上,有幾個男人面對頂頭上司的為非作歹敢于站出來說“不”的?生活中,又有幾個男人面對陷入絕境困境的人施與援手的?我們見慣了的是這樣的報道:農婦遭遇車禍,某長見死不救;小孩掉下河,岸上大人討價還價;男子高樓或天橋上欲輕生,圍觀者催其快跳不要浪費時間……
我們的時代曾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用說秦皇漢武,不用說唐宗宋祖,也不用說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單說關云長的義、岳飛的忠,就足以讓中國人在世界上傲世群雄了。在近代,在2萬5千里長征途中;在抗日的烽火中,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到處都是真正有血性的中國男人,至今令人景仰不止。
但到了今天,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豐富與提高,人們卻變得小心翼翼、猥瑣膽怯、甚至被人形容為血性殆盡了。提倡見義勇為的獎金越來越高,而見義勇為者卻越來越少。甚至要大張旗鼓去宣揚83歲老太太見義勇為的行為!難道要讓我們高唱“學習老太太好榜樣”的歌曲去見義勇為?
為什么現(xiàn)在見義勇為的人是那樣的稀少?難道是物質生活的改善使人們養(yǎng)尊處優(yōu)?難道物質的豐富就一定會帶來精神的貧乏?那為什么西方發(fā)達國家物質高度發(fā)達,仍然不乏血性男人?在9.11恐怖災難發(fā)生時我們看見了這樣的男人;在非洲的救援隊伍中我們看見了這樣的男人,在南亞海嘯中;在禽流感襲來時,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男人。可見,物質的豐富不是精神貧乏的理由。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國古代俠義文化的延續(xù)。如果我們喪失了這種傳統(tǒng)美德,我們不僅喪失了一種傳統(tǒng)文化,我們還將喪失一個現(xiàn)代國家國民起碼的文明素養(yǎng)。因為見義不為,意味著放棄責任,如果一國之民都把放棄責任與明哲保身視為當然,這樣的國家與民族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么?
作者:徐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