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3日 四川新聞網
南岸區福利社盲人夫婦張素蘭、孔先福,每天至少兩次被拒載。17日下午,記者陪同夫婦倆在福利社車站,體驗了一次他們乘車的經歷。10分鐘內,竟有7輛717路車拒絕了他們的乘車要求。(《重慶晨報》)
盲人乘車可以免費,可是盲人夫婦張素蘭、孔先福拿著錢要乘車卻連遭拒載。拒載的公交車的司乘人員異口同聲:“沒有人照顧你們,上來摔著了碰著了,我們賠不起!”,這句話我們有點聽不懂。無非是招呼人為其讓座(也許不必招呼自然有人讓座),這起碼的司乘人員守則如果都不能“照顧”,還要司乘人員干什么?上下車車開慢點也不會差一分鐘半分鐘,大概其他乘客不會因此而有意見。就算沒有盲人乘客,對待老年乘客也理應如此。而7輛717路車卻共同拒載,這條線路的司乘人員的服務水準公德素質讓人實在遺憾。
公交車本來具有福利性質,更大的意義是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便利,而盈利是次要的。即使這樣,也仍然保證了司乘人員的經濟收入。可惜,某些司乘人員把政府對市民的福利看得很輕,卻把自己的收入看得很重。對待乘客看人下菜碟,拒載盲人拒載老人或者刁難此類乘客的事情屢有發生,也并非是僅僅在重慶在717路車線路。有的即使老人上了車也不等人站穩扶穩馬上起車,有的司乘人員也不主動招呼乘客為老幼病殘讓座。特別是因為不等人家站穩扶穩就忽然起車造成摔傷之后,個別司乘人員長了“教訓”,干脆拒絕拉乘“問題乘客”。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自己的野蠻行車行為怪罪在乘客身上。
盲人乘車理應受到關照,卻被連續拒載,這件事雖然不大可是發生在一個站臺一個線路7輛717路車都拒載,可謂影響太壞。個別司乘人員的思想和行為應該好好教育,必要的話應該用經濟手段來處罰。無論哪個城市公交車都是窗口單位,直接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服務的質量水準。個別司乘人員的不道德服務是在抹黑城市,這種抹黑甚至比出租車拒載還惡劣。因為出租車拒載還可以說成個人素質低下,公交車拒載人家可能就要埋怨這個城市整體服務軟件的欠缺,可不敢大意。
盲人老人乘車,司乘人員應該上車搭一把手扶一下,下車搭一把手送一步。不費多大勁兒,卻把溫暖傳遞給乘客,而且可能暖的是全車人的心。小事并不小,看你怎么去做,做好了就是好的影響而且影響也巨大。公交車首要講公德,公德在前,服務水平自然就不一樣。別寒了盲人的心,他們并沒有拖累社會。特別是這一對盲人夫妻是為了上班去才要做車,下次別拒載了。
作者: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