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網(wǎng)絡(luò)版 董保綱
因為撿了4萬元巨款,一對夫婦飽受了十年的折磨。近日,這對夫婦將撿來的4萬元錢交給了延吉市公安局,請求公安局為他們找到失主。(見新華網(wǎng)5月23日消息)
十年前,開出租車的蘇大友意外地在車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包,內(nèi)有4萬元現(xiàn)金。后來面對失主以及警察的詢問,他均矢口否認。然而十年來,他深受道德良心的譴責與折磨,最終決定把錢交出來。面對記者的采訪,這對夫婦感到“很丟人”。妻子說:“我們不是誠實的人,卻天天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守信,有的時候,對孩子講著講著心里就突然沒了底氣。”
意外之財沒帶來任何歡樂,相反使他們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好在他們終于走出了心理陰霾,終于可以坦然地生活在陽光之下。我不禁為這對夫婦所具有的勇氣而感動,同時也為他們身上所折射出的良心之光而感動。
“天地良心”,“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良心”在中國人的心里是個很有分量的詞兒。所謂良心就是起碼的道德感、正義感,也就是為人處世的道德底線。它包括知恩圖報、與人為善、不坑人害人、不違法亂紀等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對得起良心,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正是有了這種良心約束,社會的安定有序才有了群眾基礎(chǔ)。
因為良心的發(fā)現(xiàn),這對夫婦得到人們更多的理解甚至尊重。在現(xiàn)實中,良心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托辭,良心在諸多領(lǐng)域丟失的現(xiàn)象也常常讓人心灰意冷。然而這對夫婦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那就是:良心不會徹底泯滅,良心的喚醒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良心看似距離我們很遠,其實距離我們很近;良心看似一文不值,有時候它又是無價之寶。講良心是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傳統(tǒng),它其實蘊含在社會的各個地方:講信譽,講法制,講公平競爭,講合法賺錢,這是良心;守法經(jīng)營,正當謀利,不坑蒙拐騙,不損人利己,也是良心;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不偷懶?;?、敷衍塞責,更是良心!良心無處不在,良心是大多數(shù)人能夠做到的!
假如我們都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多一些“良心”意識,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那么這個社會必然會擁有更多的理解、寬容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