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藝術女郎的家園
據說民間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挖兩個洞,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見花生,就伸手去抓。結果,抓了花生的手緊握成拳頭,無法從洞里再縮回來,木板成了一塊活活生生的枷鎖。猴子就這樣緊緊抓著他的花生,被人輕而易舉捉去。
可憐的猴子!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窮人的狀況也往往如此。
窮人最缺的是什么?是錢!缺錢給窮人帶來深重的苦難,錢就成了窮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他沒法不看重。然而對錢過分關注,就容易忽視錢以外的東西,結果,窮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錢帶來的精神上的損害,往往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加可怕。
杰克.倫敦在小說《熱愛生命》里,寫了一個迷途者的故事。這個不幸的人獨自在荒野掙扎,譏餓,疲勞,孤獨,絕望,還有一匹和他同樣譏餓,同樣疲憊的老狼,一直跟著他,等著他倒下。然而最終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說的結尾是,這個人終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卻還惶惶恐恐地儲藏面包,以至于已經干癟的面包塞滿了船艙的各個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的四處收集。
窮人的生存能力很強,他戰勝艱難困苦的毅力確實令人感動,但他竭盡全力得到的,或許只是一堆干癟的面包而已。
餓怕了的人常常養成譏餓思維,抓住一塊面包便不肯松手,即使已經吃飽,還是忍不住囤積,生怕重新回到譏餓的日子。人只有一雙手,既然抓滿了面包,便騰不出手來抓其他東西,結果再努力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
窮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維的局限。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是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里這塊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里混。身局底層,便很難高瞻遠矚,于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添磚加瓦。窮人的無奈,只有窮人自己能夠體會,缺錢就沒有事業的基礎,缺錢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缺錢影響心態,缺錢更進不了上層人的圈子……總之,缺錢的后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整個的前途。
缺錢就可能導致缺志。只有小算計,而無大志向,眼光盯著瑣屑的日常生計,激情消耗在太具體的事情上。雞毛蒜皮,婆婆媽媽,得小惠而大喜,還以‘知足常樂’自慰。久而久之,窮人不僅缺錢,還缺‘鈣’,整個人的精神都變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