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5日 四川在線
昨天上午,31歲的福建來京農民鄭國輝在北京市二中院接受公開審訊。去年1月,他開面包車行至朝陽區東葦路時,撞倒騎自行車的父女,自行車后座上的19歲少女被拖出600多米后死亡。(5月24日《北京娛樂信報》)
5月21日晚上10點,身懷六甲的孫女士到北京站送母親時突感不適,她站在出租車禁停區攔車,漁陽聯合出租車公司的哥李師傅冒著被罰的危險免費把她送到醫院。(5月24日《北京娛樂信報》)
兩條來自《北京娛樂信報》的新聞,一喜一悲,讓人很是感慨:同樣是人,這差別咋就那么大呢?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這幾天在網絡上關于湖南人血性的全國大討論。
今天有新聞說,那位最初發起這場大討論的網友今天“向所有受到傷害的湖南人鄭重地表示道歉”了。不過,我覺得我們仍然應該感謝這位網友,因為關于中國人血性的話題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最明白不過的說明了國人血性的嚴重缺失!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電視劇《亮劍》會有那么高的收視率了,因為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血性的回歸。《亮劍》中反映出來的血性,正是我們今天難得一見的,正符合了時下國人的心理需要。可悲的是,中國人似乎只能在《亮劍》、《霍元甲》以及眾多的武俠小說中獲得有關中國人血性的精神上的滿足了!因此,電視里充斥著武俠劇、電影中武打片成為潮流,也不能完全怪電視臺、怪導演,中國人太需要這個了!
19世紀末,梁啟超有感于新世紀將至曾說:“人類心理,有智情意三部分;這三部分圓滿發達的狀態,我們先哲名之為三達德--智,仁,勇。為什么叫做‘達德’呢?因為這三件事是人類普通道德的標準,總要三件具備才能成一個人。三件的完成狀態怎么樣呢?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所以教育應分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梁啟超《為學與做人》)
國民的身心素質是否強健,是一個國家是否昌明繁榮的首要前提。只是,如今國人之血性,大多只體現在事后頓足捶胸、詬天詈地了!(作者:民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