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就業難、難就業的大背景下,一名大學生竟然主動放棄好幾次進入“白領”階層的機會,而甘愿操起了讓人瞧不起的修腳刀,說來令人質疑,卻是事實。
據5月25日新華網報道,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胡志國,在他的一些同學仍為找不到安適的工作迷茫、抱怨的時候,他卻在寂寥的舞臺上漸漸找到了人生的感覺,每天背著工具箱在哈爾濱市忙碌于自己的小店和一些服務場所之間,辛苦之下有相當不錯的收入。
確實,從傳統習俗看,農家孩子十年寒窗背負全家人的厚望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結果卻當上了修腳匠,不管從心理上還是從觀念上都讓人難以接受。“望子成龍”便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非生活在社會的“下層”。
然父母的反對,同學的規勸,社會的歧視,胡志國都一笑了之。幾年的拚搏滾打,他用無可質疑的事實告訴別人,人生追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社會分工不同。
正如其自己所說,“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當自己的勞動能為顧客解除煩惱、帶來歡樂時,那就是自身的社會價值,就是莫大的幸福和滿足。
可以說,胡志國的就業之道不僅僅是榜樣作用,更具有標本意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不但是家長們的一種普遍心態,更是學子們自身的追求。基于此,許多大學生好高騖遠,自以為滿腹經綸,看不起低職位的工作,更瞧不起那些地位卑微的職業,一味地強求自身的學識價值與社會就業價值對等,結果高不成低不就,白白浪費了許多就業機會。
其實,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大學生的社會精英光環逐漸消褪,就業的優勢不再。這就要求廣大學子們尤其是家長應及時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適度選擇,學會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和多種方式實現就業,而不是抱著滿腹經綸“守株待兔”。
日前,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在談到高校學生就業時就明確指出,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可見,大學生只有找準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懷著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參與就業選擇和競爭,就能大展身手、大有作為。
時下,正是眾多大學生面臨擇業的高峰期,但愿胡志國的就業理念,能幫助更多的學子們走出思維困境,理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稿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