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6日 09:00:28 來源:南方周末
“青年歌手”大賽已接近尾聲,對歌手的文化素質考試引起觀眾們的指指點點,凡是坐在電視機前也能答上一些題的觀眾都自我感覺良好地說:“如今這歌手的素質也太低了,這么簡單的常識也不知道。”而答不上幾道題的人則說:“唱歌就是唱歌嘛,哪個歌手上臺前還用得著表演、賣弄一下自己有學問,有素質?”
歌手考不考綜合素質老夫無權說三道四,但是考過了歌手們的文化素質后,我倒覺得這不僅僅是對參賽歌手們的一次文化素質考試,也是對國民的一次文化常識考試。凡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青歌”大賽的觀眾,都可對著熒屏上的考題也考問一下自己,我都能答多少分?那些文化常識題,據余秋雨說,都是選自中學的教材,有的還是小學教材中的。按說是沒有偏、怪、難的了,但是在那些考題面前,誰若能答個滿分或干脆利落地答對一道題,下邊都是一片掌聲,甚至連評委都獎給歌手一陣掌聲,好像歌手們完成的不是一道文化常識題,而是破解了一道難關。可見觀眾和評委對我們歌手們的希望值并不是很高,因為大家知道,如今的歌手,也就是這個基本文化素質了。歌手們這還是有備而來,各參賽隊,為了讓歌手們拿到綜合素質這一分,還煞費苦心地編寫、收集了大量的文化常識題,供歌手們賽前學習、參考:若賽前沒有這個前期的準備,那該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估計有一半的人只能得一半的分或許更少。
我們不要笑話歌手,其實歌手這種文化素質就是我們國民的綜合素質的基本概貌。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并不是文化精英所能代表的,坐在臺上的余秋雨學貫中西,并且能從常識中引發讓人感悟的哲理,可是這樣的學者,代表不了國民素質。就像泰戈爾的素質代表不了印度國民的文學水平;孔子雖說是我們的文化鼻祖,可如今大多數的國民都讀不懂《論語》,就連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的作品,百分之九十的國民不也都讀不懂嗎?代表國民素質的是大多數民眾,而不是幾個精英。
通過歌手的文化素質考試,也是對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的結果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的結果表明,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那些已考上大學的除外,其余的人有的成為歌手,成為自由職業者,成為農民,其文化素質真是很低,有的甚至低到了連國旗都不知道的地步,連日本鬼子的國旗也都忘了,當然這樣的人也代表不了國民;但是,200名有資格在央視登臺亮相的歌手綜合起來還是能代表我們教育成果的。
構建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絕不能忽略了我們國民中這部分人偏低的文化素質。他們的文化素質低不是他們的過錯。我們的農民工兄弟比歌手的文化素質還低,這怨不得他們。該反省、該自責的是我們從事教育、文化、科普公共事業的人們:每個公民都是你們的弟子和學生,每一個文化素質考試0.00分的歌手都是你們工作政績的一張張試卷。如果說歌手的素質就是國民的素質,那么國民的素質低可以說是文化教育的成就不高吧?□阮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