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有吸煙者12億,僅我國就有3.5億,且我國煙民的數(shù)量正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我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吸煙相關的疾病,如果按照目前的狀況持續(xù)下去,到2030年,我國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shù)將高達200萬。
看到這樣的數(shù)字,反對吸煙者和從事無煙事業(yè)的人,心情或許更顯沉重:喊了上百年“吸煙有害健康”,搞了19年世界無煙日主題宣傳活動,但我國煙民卻不見減少。這么多年的控制吸煙,為何收效甚微?這與煙草業(yè)的巨額利潤有關,與人的毅力、抑制力有關,等等,原因可謂錯綜復雜。在筆者看來,除此以外,“控煙”效果不佳,與我們過多依賴宣傳這個手段而缺乏其他辦法密不可分。在社會上大張旗鼓地宣揚吸煙害處,十分有必要,但宣傳這個辦法,畢竟作用有限。不能不承認,在相當程度上,無煙宣傳對煙民或潛在煙民的影響并不大,以此控煙,力道明顯不夠。“控煙”,不能“光說不練”,應多從維護大多數(shù)民眾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fā),靠制度和宣傳兩手抓。
大家都知道,吸煙不僅是煙民自己之事。煙草中含有煙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化學物質(zhì),在煙民的噴云吐霧中,周圍不吸煙的人的健康飽受“二手煙”之害,并且傷害更重。同時,煙蒂亂飛、廣場成為大煙缸等現(xiàn)象,為城市文明抹黑。更為嚴重的是,當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就因一個煙頭所致,而吸煙引發(fā)火災,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不是個例。概之,吸煙有害煙民健康,也損害他人健康,吸煙不僅是煙民問題,而是一個公共問題,不僅是健康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吸煙不是個人之事,“控煙”當然不能靠個人之力,必須多管齊下。以制度“控煙”,鄰國有經(jīng)驗。如新加坡,政府將不吸煙列為國民守則內(nèi)容,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有違反者處以高額罰款,吸煙者報考學校將不予錄取,汽車司機抽煙將被吊銷執(zhí)照。這些規(guī)定,讓新加坡現(xiàn)吸煙人數(shù)下降到人口總數(shù)的15%,成為世界上吸煙率最低的國家。新加坡還有一招,那就是在香煙盒上印上患癌的肺、溢血的腦等圖片,以達到勸阻人們吸煙的效果。
以制度“控煙”,不僅靠嚴明的“禁”,還應輔之以激勵手段。如韓國,凡是決心戒煙的國家機關和私營企業(yè)在崗人員,均可以申請3—4天的帶薪休假。根據(jù)休假制度,申請休假的人必須在保健福利部設立于各地的“戒煙診所”安排下度假,以確保戒煙效果。職工休假給企業(yè)帶來的損失,將由政府承擔絕大部分。而政府負擔的部分將主要從香煙稅收中籌集。
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而公共健康關乎每一個人和全社會的福祉。為了更多煙民甩掉手中的煙,為了那些吸二手煙的無辜民眾,我們不妨也學習借鑒他國經(jīng)驗,在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強化“無煙”制度建設,既說也練,兩手“控煙”!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