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兩個星期了,天天一到下午,第三節自習課就不上了,站在操場上反復排練文藝節目,這哪里是準備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呀,簡直就是要度過一‘劫’……”據5月30日《齊魯晚報》報道,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按理說應該是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時刻,但濟南不少學校各種各樣的活動和彩排卻讓一些孩子不堪重負,家長也很心疼。
搞形式,求政績,“節”變成“劫”的原因就是這么簡單。我們有多少好事,就這么給辦壞了呢?在特殊的日子里,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叫懶政;如果積極推出些不當做法,甚至拿被關懷對象來折騰,那是投機取巧、形式主義、為政績而擾民。這兩個極端,都是與工作的本質南轅北轍的。
兒童節變“兒童劫”,集中反映了學校領導、活動策劃者的浮躁心態。真正想要兒童快樂,真正想搞個有意義的活動,真正想搞出點成績,其實也未必是什么難事。比如,你真正“先兒童之憂而憂,后兒童之樂而樂”的話,何不組織學校所有領導、老師做足準備,自己搞出一臺盛大的文藝節目,讓兒童在自己的節日里放松地在臺下欣賞呢?我想,那時候,兒童是萬分高興的,只是我們一些大人并沒有搞懂什么才是自己高興、孩子也高興的事兒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