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環(huán)保局副局長黃細花,6月2日下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寄出了一份緊急建議,建議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暫時叫停銀行卡ATM跨行查詢收費。(6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近年來,國內幾大銀行巨頭收費的鼓點一陣緊過一陣,銀行相繼對ATM跨行取款、小額賬戶占用費、借記卡的年費,以及ATM跨行查詢開始收取費用,任憑公眾與輿論表達多么強烈的抗議與不滿,“該收(費)的一定要收”,已經成為了銀行巨頭們的私下默契。
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一方無論想達到何種交易目的——比如制定其預期的利潤率、商品價格乃至交易量,最終都能一件不落地變成交易結果。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處于該交易方占據(jù)絕對主導的市場——買方市場或賣方市場,總之供需關系完全傾斜于該交易方,讓另一方交易者只能仰其鼻息。但是,高利潤總會引誘更多的競爭者加入,供需關系會逐漸拉直到平行線,甚至可能出現(xiàn)完全顛倒的結局——以前的買方市場轉化為賣方市場,或者相反,此時,就輪到交易另一方偷著樂了。
另一種是該交易方擁有某種外在的“強制力”,最明顯的就是形成市場壟斷,想要參與同業(yè)競爭者不得其門而入。此時,該交易方擁有無法更改的控制強勢,形成令人絕望的壓倒性局面:他提出再苛刻的條件,交易另一方都只能被迫屈從。
在銀行卡ATM跨行查詢收費風波中,公眾與其說在質疑收費,不如說在質疑收費背后的壟斷霸氣。因為到目前為止,國有商業(yè)銀行還在繼續(xù)享用政策補貼和市場花紅的雙重福利——出現(xiàn)虧損,有來自政府的“溫柔按摩”。當年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時,四大國有銀行剝離了1.4萬億的不良資產,這1.4萬億由政府掏錢填補,也就是納稅人支出為四大國有銀行填補了巨大虧空。
而隨著四大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的時間表基本排定,國有銀行正在或即將獲得融資,海外投資者笑迎可望的壟斷高利潤、高派現(xiàn),而廣大國內民眾則喪失入股權利,成了“只有付出、不得回報”的市場棄兒。
由于消費者在不對等博弈中的權利懸空,最終出現(xiàn)了“人大代表挑戰(zhàn)銀行收費決定”的個案突進,而根據(jù)黃細花的緊急建議:建議銀行的上級主管部門銀監(jiān)會加強監(jiān)管;建議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對本次收費暫停,待組織聽證后,再行實施;建議有關方面對銀行中間服務收費加強法律審查;可以看出建議的基本路徑依然依賴于行政管制。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即使人大就此成立調查委員會,也是由承辦單位具體調查,容易陷入“自查自糾、無疾而終”的傳統(tǒng)弊端中。
作為惟一的市場博弈——組織公眾聽證,又因為聽證會本身的結構缺陷(不具備終裁作用),及在現(xiàn)實國情下的屢“證”屢敗,讓人不容樂觀。
“叫停銀行卡跨行查詢費”,如果一味依賴行政管制,即使銀行卡跨行查詢費暫被叫停,也難保它以后不暗度陳倉、卷土重來。
可是,當廣大消費者在對等談判無望、用腳投票不可行的情形下,除了指望行政干預,尚無他法。有關職能部門如果下定決心,促使《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早日出臺,祛除“國有銀行市場上馬還需扶一程”的思想藩籬,除了在面臨公眾壓力下加強管制,也別無良策
來源:中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