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7日 新華網
7日高考第一天,太原市再度出現“全員皆兵”的景象:考點學校門內外拉出兩重警戒線,數名交警和派出所干警蹲守校外,數百名家長擁在考場大門口,醫務人員和急救車輛附近待命。然而,有學校負責人和教師憂慮地對記者說,對考生的過多關注正在人為拔高高考的“緊張指數”,使考生心理負擔和壓力陡增。
人性化的周密安排,體現了社會對考生的愛護和對高考的重視。但近年來,來自社會和家長過多的關注,令考生神經緊張度驟增。一位校長告訴記者,如今很多考生已經聽不得任何聲響,心理承受能力明顯脆弱。近年內曾有考生因窗簾被風吹動而焦慮不安,后來進行投訴;還有考生總感覺監考老師竊竊私語,經學校核查和醫生診斷實為幻覺,該考生被懷疑已患精神疾病。
適當緊張能提高學習效率,過于緊張則適得其反。事實上,高考本身對學生而言已足夠緊張,考試水平自有考生本人掌控,而學校對考試環境的維護也足以應對,過度的關愛只會給考生帶來高度緊張的心理暗示,反而影響考生正常發揮。
高考雖仍具有舉足輕重的選拔作用,但只是一種成長方式,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越發重視,一次高考成敗已不是決定人生方向的唯一杠桿。因此,如一名剛走進考場的考生所言:“別都把目光聚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平靜地走過高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