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杯大戰將在北京時間10日凌晨吹響號角,無數球迷開始提前熱身進入“激動”狀態。昨天,智聯招聘專門對世界杯的職場影響做了調查,發現盡管大多數球迷都自稱不會因看球影響工作,但仍有近10%的職場球迷會為看球辭職或已經做好了遲到、休假甚至翹班的準備。(6月7日《競報》)
誠然,觀看世界杯而違反勞動紀律的球迷不能免除相應的處理,就像足球場上的規則一樣,現實生活中的規則一樣是需要大家來共同遵守的。然而,對于廣大球迷來說,世界杯不可不看。大賽尚未揭幕,“世界杯空氣”已不僅僅擺放在德國商店的櫥窗里了,我們已經嗅到它的那種洋溢著激情與歡樂的氣息。
那么,到底有哪些國人能夠遂心如愿地觀看世界杯?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大致分析一下球迷的層次和結構。據報道,全球將有30多億人通過各種途徑觀看世界杯大賽。其中,亞洲的電視觀眾人數有望打破歷史紀錄。而據中央電視臺估計,中國將有100億人次通過各種方式觀看德國世界杯大賽。我們不難想象,“100億人次”中,不上班可以照樣拿工資的工薪階層占一部分份額,自己當老板無須考慮工作和收入的業主和有固定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占一定比例,能夠請假不扣工資或少拿工資的企業員工占一大部分,以泡班形式、領導在與不在不一樣、沒事偷著看或領導“與民同樂”的占一小部分,有豐裕收入掏錢感受廣場氛圍聽憑商家擺布、集中看球加消費的占一小部分。當從新聞中看到一信用社主任挪用公款賭2004年歐洲杯足球賽,僅半個月時間就輸掉140萬元,當從電視字幕上得知本地最豪華的大酒店騰出旋轉餐廳專為球迷“服務”之時,我不禁要問,世界杯空氣,有多少人能感受得到?那些在“床墊文化”熏陶下為公司業績拼命的員工們能感受得到嗎?為生計奔波或發愁的弱勢群體能感受得到嗎?
體育盛事的那份快樂應該成為包括弱者在內的全體人類的快樂。我們身處一個需要和諧的時代,需要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規則、人與道德和諧共處的公平社會,或者觀看世界杯能讓我們從一個狹縫中看到某一層面的社會斷裂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