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稻米原產地的稻米標本
現代文明從馬車到汽車、火車,到輪船、飛機,到太空飛船,世界發展的速度在越來越快,變化越來越迅速。因為這些迅速的變化,那些來不及接受現代文明渲染和沒有條件跟上發展步伐的,他們的足跡,與世界主流的發展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發展的兩個結果,一個消滅原有的東西,二是產生新生事物。它導致了越來越多原始生態的滅絕,到如今,物種和原始生存方式的消失速度,已經到了一個讓我們難以置信而只想將它們掩飾掉的地步。中非大猩猩是世界上最大、最稀少的猿,也是最接近我們的動物,目前只剩下了幾百只;按如今的發展狀況,亞洲的天堂雨林中的主要地帶,將在20年內消失……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是以前的100—100000倍,因為我們破壞森林,污染空氣、水和土壤,每一天就有100個物種在地球上消失。專家分析,地球上有1000萬種物種,而我們每年會令3萬種滅絕,這一步伐正在加快——我們始終在感受著身邊的樂土,卻很少去想想,地球在朝一個什么樣的方向轉動。
如今,二十多歲的我們,等到年老以后,將站在什么樣的地方面對我們的地球和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周圍,或許到處都是先進的機器,我們的空氣大部分由人造機器提供,我們的公共綠地,是科學家發明的自動生長常年保持完美形態的人造植物……而我們古老的稻谷將在哪里?我們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種和生活的稻農將在哪里生存?
關于這次攝影,綠色和平有一個記錄片,記者發布會后,這個記錄片播放了一個小時,我全程看完了。那一個個鏡頭讓我難以自持,我仿佛已經脫離了土地,脫離了從小生長的農村,然而,當我看到那些鏡頭,我有一種超越常人的激動,因為我覺得自己能夠解釋它們,解釋耕種的概念、農民的辛勞,從我小學時候在南方的水田里揮起鐮刀開始,那種古老的烙印已經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
像以它作為我寫作的開始一樣,讓我以記錄片中的這行字幕結束我的寫作——
“祖先沒有給我們留下什么遺產,只給我們留下了梯田。”
——云南民歌,來自綠色和平記錄片《稻農的眼睛》
■公益中國 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