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2日 來源:東方網
昨日9時許,42歲的的哥張廣青,倒在朝陽區草場地村衛生院門前死去。此前數分鐘,他因胸悶在妹夫陪同下前往衛生院,此前2小時,他走下自己的出租車雙手抓胸,一直喊著胸痛。其親友稱,油價上漲后,張每天都會不停地工作12小時以上。(新京報6月10日報道)
人們常說,出租車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這個城市的文明形象。然而,出租車司機的生存狀態實在讓人擔憂。油價的節節攀升、生活的重壓,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一日三餐沒有規律。許多出租司機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這群人正承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收入低、疾病、過勞、猝死。
誠然,迫于生活的壓力,作為家里頂梁柱的的哥只能拼命地開出租車,養家糊口、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當然工作太辛苦、工作時間太長,平常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注意,可能是的哥猝死的直接原因。但是,筆者認為,的哥猝死,實際上是扯出了這個群體生活壓力過大的沉重話題。的哥猝死雖然不能代表中國所有出租車司機,但至少是出租車司機的現實生活狀況的一個縮影,的哥猝死現象并非一地獨有,它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現在,面對居高不下的住房消費、教育消費、看病貴等難題,就是擁有穩定收入的職工,尚且感到力不從心,何況,收入狀況不穩定的出租車司機群體呢?的哥的姐,大多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人生負荷最大的年齡階段。撫養孩子的壓力、贍養老人的壓力,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壓力,令他們不堪重負,他們除了拼命工作、掙錢,還能有什么選擇呢?而且油價不斷攀升、出租車公司的份錢居高不下,他們的收入也會大打折扣。
司空見慣的群眾生活困境背后,實際上隱伏著難以估量的社會危機。現在,出租車司機悄悄地走了,家庭的經濟來源斷了。接下來,這樣的家庭該怎么辦呢?我不禁為他們的命運感到擔憂。筆者以為,有關部門和社會不能把的哥猝死當新聞看,而應該積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同時,更要從中引起反思。關注出租車司機群體的現實生活狀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督促有關方面簽訂集體合同,確定出租車司機的基本權利,如車份錢、勞動保障、工作時間、勞動條件等。這才是責任政府的應有之義。(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