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 王寒
因被單位辭退,南京一男子竟萌發了自殺念頭,而他的老婆也贊同老公做法。于是在前天晚上,夫妻倆來到南京長江大橋,準備一起跳江,幸虧被趕到的110民警救下(據6月11日《南京晨報》。無獨有偶的是,在福州倉山區倉前公園,不堪醫療負擔的江西婦女陳愛華突然從人流中穿過馬路奔向閩江。在她背后,丈夫吳方華和兒子吳維林邊喊邊追。很快,陳愛華跳入閩江。丈夫吳方華也跟著跳入江中,大叫一聲:“我不會讓你一個人死的。”之后,兩人一起被江水吞沒。(據6月11日《楚天都市報》)
考試不好自殺的學生,失戀自殺的青年,這些自殺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對每一個美麗又脆弱的生命的逝去我們都會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是這些在生活的夾縫中奮力掙扎卻始終無法擺脫困境而要雙雙走上自殺不歸路的夫妻則使筆者感到無比的震撼和悲哀。不管是因為被單辭退要跳橋而自殺的夫妻,還是不堪醫療負擔夫妻跳入閩江的夫妻,他們都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現存的種種弊端。
假設南京那位男子被單位辭退了之后,我們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機制,使他們能夠在失去工作后的一段時間里有一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至于使本來就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們就真的愿意夫妻雙雙到車流滾滾江流濤濤的南京長江大橋跳下去嗎?假設我們的醫療救治機制是健全的,假設我們的醫療體制改革不是越改革醫藥費越貴,不是越改革老百姓越看不起病,那位不堪醫療負擔的江西婦女真的就能夠置丈夫和兒子的呼喊于不顧一躍跳入閩江嗎?而緊隨其后跳進閩江被江水吞沒的是她親愛的丈夫。誠然,只有一次的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可是,當生活的巨大壓力使他們喪失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時,自殺似乎是一個最無奈也最輕松的解脫。那對跳進閩江的夫妻才36歲,對生活對年僅15歲的兒子他們也許還有太多的不舍。
如果說三毛采取自縊的方式是為了遠離紅塵的喧囂,選擇去另外一個世界繼續流浪;海明威把獵槍伸進嘴里,扣動了扳機是要與疾病作最后的搏斗,并以此來維護自己那種“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男子漢的“尊嚴”;阮玲玉用30片安眠藥結束自己的生命是為了表示清白,向殘酷的世界作最后的抗爭。對于他們來說,自殺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意味,是精神領域的一種解脫。相比較而言,那些為了生活的勞頓和生計的奔波而不得不選擇自殺作為唯一出路的老百姓則更是一種悲劇性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