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評論員 單士兵
在我們這個時代,文化已深深融入經濟之中。意識形態的文化,以抽象的方式存在;現實經濟的文化,以產業的形式存在。文化意識的無限抽象性,孕育著文化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在無形的文化意識與有形的文化財富之間,有一種必然的元素,就是創意。
文化創意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最近國際國內的兩個關于文化產業的成功標本,一定可以帶給你最深切的感知。
《達·芬奇密碼》日前在全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聰明的商人們讓這本書的能量輻射到電影、手表、汽車、游戲、旅游甚至食用油上,至今已創造出超過10億美元營業額,而且,越來越多的產品和行業還正在沾光《達·芬奇密碼》的神奇,迅速火爆市場。
而湖南的超級女聲帶來的經濟收入,有電視直播的冠名贊助、插播廣告收入、短信收入等,還有經紀人代理收入、全國巡回演出收入、發行音樂唱片、出書等等一系列的收入,最終形成龐大的收入流。最近社科院發布的“文化藍皮書”分析,“超女”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至少達幾十億元。
不論是《達·芬奇密碼》,還是超級女聲,它們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就是以創意締結了一條文化產業的“經濟鏈”。
創意是與文化聯系在一起的;而創新則是與技術聯系在一起的。有人說,21世紀是文化的世紀,文化上的強國將成為經濟強國。而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競爭力,關鍵就體現在文化的創意上。由于文化上的創意往往具備獨特性、獨創性,在短時間內,往往難以復制,從而成為一種高級的競爭力資源,并具備相當的抗風險能力。這正是諸如《達·芬奇密碼》、超級女聲這樣的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最終形成相應的“產業鏈”的本質原因。
這些,從湖南取得極大成功的文化產業品牌身上,同樣可以得到佐證。比如,出版湘軍、電視湘軍、藍貓卡通品牌等等。特別是出版湘軍,在當前出版業競爭空前激烈、行業利潤大幅降低、全國出版產業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依然能夠保持年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長,多項重要指標位居全國地方出版集團的前列,綜合評分在全國相關文化產業50強中排名第4位。報紙、網絡、手機報等等不同介質的媒體互動,形成了一條強勁的文化產業“經濟鏈”。而這一切,都來源于文化的創意。
湖湘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豐富的文化資源,正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而面對這樣的文化資源,惟有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賦予特定的文化創意,才能打造出有價值、有活力、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進而形成相關文化產業的“經濟鏈”。
但是,種種事實說明,將文化創意轉變成經濟價值,進而形成相關的經濟“產業鏈”,并不是簡單地靠“頭腦式風暴”就可以完成的。長期以來,種種思想文化領域的制約,計劃經濟體制的痼疾和頑癥,讓以市場的手段將文化“產業化”變成了一些人意識形態里的“禁區”,從而形成了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比如,超級女聲就曾遭遇過種種非議,甚至是面對種種約束的力量。這都說明,文化創意的經濟化,必須求得相關文化體制改革來進行助推。
沒有文化體制的改革,發展文化產業的思想必然僵化,這樣,文化創意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當前必須通過文化體制改革的破冰,來解決相關的觀念束縛,并從制度上、體制上、政策法規上、經費上等予以文化產業發展的激勵與支持。這樣,才能對長期積淀的深厚文化進行充分的挖掘,來激活文化創意,釋放文化的生產力,為文化產業提供根本的競爭力,最終形成湖南文化產業強大的“經濟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