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網絡版 曹林
近日,大連市政府出臺了一項規定——本市農業人口在主城區購買商品住宅,購房款80萬元以上的,購房者戶口可以遷入。也就是說,一個大連農民想到城區購房落戶,至少需要80萬元(6月18日《大連晚報》)。
80萬元!這不是存心把農民排斥在購房入戶之外嗎?到大連市政府網站查閱了一下規定原文,規定目的是“為鼓勵境內外人員來連投資興辦企業和購買商品房,促進我市經濟發展”——果然,人家是把“城區商品房”作為吸引投資的“城市資本”看待的,農民哪能享受到這種“投資者尊榮”,80萬元不過是一個故意刁難的門檻罷了。筆者認為,這個規定違背了多重正義。
首先,違背了城鄉戶籍融合的發展正義。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流動,把農民拒于城外,這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的政策遺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戶籍壁壘已經越來越放松——戶籍制度改革使城市戶籍越來越向農民開放;依附在戶籍上的差別福利越來越少,這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價值取向。顯然,以“80萬元的購房入戶標準”曲線提高戶籍價值,通過戶口和房子的捆綁把本應拋棄的戶籍差別作為經營城市的發展資本,這違背了發展正義。
其次,圈走了農民的大片耕地形成了今天的城市,如今又以高門檻限制農民購房入戶進入城區,這違背了起碼的補償正義。一項統計顯示,我國近二十年前共征用農村的耕地1億畝左右,可失地農民至多只得到二十分之一的補償——超低價圈走了農民的耕地,他們連回到原來土地上平等購房入戶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還有,這種規定也違背了起碼的市場正義,有為房市抬價之嫌。把房子賣給誰、賣多大的房子、以何種標準賣房,這應該是由市場決定的事情——而政府有形之手對房價和戶口的這種行政捆綁,則極大扭曲了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可想而知,80萬元以上的必然都是大戶型商品房,如此政策必然會鼓勵房產商上馬大戶型,老百姓會更加買不起房。
以高昂購房款筑起城市入戶門檻,這是一個糾纏著戶籍壁壘、發展勢利、行政亂作為等多重誤區的壞政策。 (編輯:付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