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大陸語文教材與臺灣地區教材對比
2006-06-22

2006年06月21日  中國青年報
 

  再看遠的:1983年,美國“國家高質量教育委員會”出臺報告:《國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在報告中提出,“中學英語教學應該使畢業生具備:

  (1)理解、解釋、評價和使用他們閱讀過的東西;

 
 
  (2)寫作結構嚴謹、有力度的文章;

  (3)順利地傾聽并頗有見解地討論一些觀念;

  (4)了解我們的文學遺產,以及這些遺產如何增強想像力和對倫理的理解,它怎樣與今天生活和文化中的風俗習慣、觀念和價值發生關系。”

  當我看到第四條時不禁啞然失笑:一個立國不到三百年的國家,嚴格意義上說都沒有自己母語的國家,竟那么鄭重其事地加以宣稱和強調。但笑罷之后卻又肅然:我們自己呢?我們雖號稱五千年中華文明古國,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及文學遺產又持什么態度?我們在自己的母語教育中把它置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受過這種教育的人,他出來后,其胸襟氣度、情懷志趣、精神修養是怎樣的呢?其言行舉止、立身處世跟沒有受過這種教育的人又有什么區別呢?

  當然,問題不僅僅是把“語文”改成“國文”那么簡單。

  作為一門課程,教材是根本。教育理念、課程目標首先是通過教材來體現的,而母語課程的教材尤其如此。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教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及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了十幾套新編寫的初中語文教材和六套高中語文教材。筆者本人也參與了其中一套教材的編寫。

  新教材比之過去,淡化了以往教材中意識形態的色彩,兼顧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課程設置上,變化最大的要數高中階段。新課標將高中語文課程分成必修和選修兩大塊。語文必修課的學習時間是一學年零九個星期,即兩個半學期,共五冊教材。學生在必修課學習結束后,即進入選修課程的學習。

  但認真思考,這樣的設置似乎還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我們還是拿臺灣地區的教材做一個對比。上面說到,臺灣的高中國文教科書包含三種:《高中國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和《國學概要》。前兩種是要求所有的高中學生在高中三年中必修的,《國學概要》則是供高二文科選修之用,每周兩節,內容是關于國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文字學、經學、史學、子學、文學的概要性介紹,分上下兩冊。

  這里,我想重點談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這套教科書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選讀,與《高中國文》一樣,三個學年共六冊。也許有人擔心,要求現在這些伴隨著網絡世界和《哈里·波特》成長起來的新新一代,搖頭晃腦地去誦幾千年前的子曰詩云,會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對他們的人格和文化素養的養成究竟有什么好處?

  帶著這種疑問,我翻閱了臺灣正中書局出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為了便于學生接受起見,這套教材的編者將“四書”的內容重新進行編排分類。如《論語》一書分為“德行類”、“言語類”、“政事類”、“文學類”四大類。而在每一大類下面,編者又分出若干小標題。如“德行類”下面分“論道德”、“論仁愛”、“論修養”等。“論修養”下面又分出“論好惡“、“論剛毅”等。

  這里舉“論剛毅”為例。編者選了《論語》中的三句話,如“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每句話后面都有“章旨”、“注釋”、“析論”三個欄目,分別對原文加以說明、解釋和闡發。

  而最別出心裁、也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每“論”結束之后的“問題與討論”欄目。如“論剛毅”的“問題與討論”是這樣擬的:

  1.既然說“匹夫不可奪志”,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志向執行上有困難,是否仍然要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呢?

  2.試舉出歷史上三位夠當得起“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人物。

  顯然,編者在啟發學生汲取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和精神營養的同時,又因勢利導地將它與現代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進一步思索社會人生所可能面對的各種復雜的境遇,懂得如何去看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把握堅持與變通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一味地生吞活剝。

  編者還非常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言行”一節,選了《論語》中的“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等一共六條有關的語錄,之后問道:

  1.“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能否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說明?

  2.現代社會講究“自我推銷”,這和孔子要求的“訥言敏行”是否矛盾?

  這樣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立身處世、提高自我修養方面很有價值。最可貴的是,編者并不回避古今之間的碰撞,而是啟發學生如何以現代的眼光去汲取古典中的精髓,重新審視和理解其價值,而不是將它看成一個僵死的、一成不變的東西。

  特別值得稱賞的是,這些問題,幾乎每一個都是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有的更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或者說思考的方向,需要學生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自己慢慢去“反芻”,去融會貫通,使其內化為自己的人格修養、道德情操,以及價值觀和人生觀。

  我想,也許這就是上文中曾提到的美國《國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中所說的——“了解我們的文學遺產,以及這些遺產如何增強想像力和對倫理的理解,它怎樣與今天生活和文化中的風俗習慣、觀念和價值發生關系。”

  可以想見,這樣一個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作為一個高中學生,當他完成三年的學習時(文科學生還要加上《國學概要》),其對母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素養和水平的提升,與我們大陸一學年零九個星期的高中語文必修課相比,會形成什么樣的差距?

  其差距也許在于:前者能稱得上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而后者顯然達不到。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