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己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在30多年的工作中,基本上能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保持一個農民的樸素本質……我愧對黨、社會和家人,我認罪。”在前一日歷時一天的舉證和質證之后,昨日上午,合肥市中院開始就安徽和縣縣委書記楊建國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展開法庭辯論,在法庭上,這位貪官竟然自稱具有“農民的樸素本質”!
就是這位自稱具有“農民的樸素本質”的貪官楊建國,家庭有高達627萬余元財產,除了一小部分屬于合法收入外,大部分是其受賄所得或者其他違法違紀收入,其中居然有他人向其借款的利息收入104萬余元,其家庭所收取的房租高達23萬余元,楊建國所收受的禮金也多達人民幣76萬余元、美元2500元。(6月24日人民網)
古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謔談,今有“執政為民”的理念。從古至今,不論是“牧民”也好,還是“富民”也罷,都是以服好務作為官本職,一心鉆在錢眼里的“為人民幣服務”的貪官,是無心也無力為百姓造福的。
中國的農民,素來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著稱于天下,雖然這樣的品格并不值得推廣,千百年來,正是這些草根的營養養活了無數的精英,創造了中國足夠讓世界側目的文化。但他們的付出,卻被視為一種必然和當然,他們的利益,也在一次次的被漠視,以至于現在的“農民”竟然成了罵人之詞,農民的所謂優良品質成了貪官強扯過來的遮羞布!
在“三個代表”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之中,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作為執政黨的政府官員,代表黨和政府行使權力,他的所有行為都代表著黨和政府,在老百姓的眼中,政府官員就是黨、就是政府。既然他們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占中國人口比重最大的農民,他們的利益理所應當的應該被重視,可惜“紙上談來總覺淺”,不但如此,“農民”這個詞還被一撮貪官拿來侮辱!
國以農為本,民以糧為生。作為解決了人類生存問題的農民,還沒有全部解決溫飽問題,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問題啊!為政者只有真正的“保持農民的樸素本質”,才能心相連,為農民兄弟早日脫貧致富而殫精竭慮,而不是楊建國式的個別人先“富”起來。共同富裕不但是共產黨人的追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能健康發展的必需,更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