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這一幕發生在大連:一位老外在地攤前買櫻桃,攤主獅子大開口要35元一斤,路過的一對大學生情侶見老外語言不通上前當翻譯,并幫助老外把價砍到15元一斤。老外離開后,攤主罵大學生:“一個中國人怎么幫著一個老外,漢奸!”
國人、外國人、漢奸與奸商
這攤主太黑,顯然是欺負老外語言不通,十足的奸商,可這奸商找到了指責他人的論點:老外是外人,你怎么能幫外人不幫我這同胞?你不是漢奸是什么?并不是大家都是同胞,就一定要在老外面前無條件地幫自己人,一致對外。在國人與外國人的分別之外,還有個更高的“理”字存在,俗話說“幫理不幫親”,那些動輒罵別人漢奸的人,就是把親置于理之上,一旦同胞不站在他這邊而選擇站在老外一邊,就高聲嚷嚷往人頭上扣漢奸的大帽,其實他們應該問問自己:同胞不幫你,是不是因為你的所言所行沒有理?
(廣西職員)
誠信經商才能顯示國格
近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過去那種只有漂洋過海才能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歷史早成過去。現在坐在家門口,就能與老外面對面地討價還價,這是何等的進步啊!但不管你是什么人,一旦與老外打交道,你不僅應該是市場規則的遵守者,更應是中國的代表者,請記住你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國格。經濟交往和經濟收入,我們需要多多益善,但別忘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誠信贏天下”又豈能輕易地在我們手中丟失?大學生幫助老外講價,與其說是讓攤販的賣國行徑未能得逞,不如說是他們用行動向那些意欲在老外身上“動大刀”的人將了一軍: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把自己連同國家一起賣了,你還配做一名中國人嗎?
(江蘇廣電工作者)
有助于商業公平的行為值得提倡
類似的欺生事件似乎并不僅僅發生在與“國際友人”之間,更多的還是發生在本國同胞身上。同為中國人,當外地客在異地旅游或購物時,遇到的“欺生宰客”現象也絕不偶然,“本地人客氣點,外地人多宰點;游客錢多人傻,宰你不商量”正在成為生意場上見怪不怪的常態,以至于國人即便是在本國的異鄉也不得不習慣于這樣的商業形態:如果你不會說本地話,又長得一副外地面孔的話,那么對不起,“低頭認宰”只能是無奈的選擇。此時此刻,如果有本地人前來幫忙講價,這“漢奸”一詞怕是難以沾邊,而一些生意人唯利是圖的欺客宰客之心卻已如司馬昭之心暴露無遺了。而在自身還未徹底脫去“無奸不商”的外衣和里子之前,還請不要無事生非地亂扣“漢奸”這頂帽子,如果他們真稱得上“漢奸”的話,這些有助于商業公平公正的“漢奸”倒是不妨多些的好
來源:北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