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
美國《新聞周刊》最近援引聯合國《城市發展報告書》的內容報道,中國南昌市等全球十個城市被評為“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中新社7月1日)。
名目繁多的城市評選、排隊每一次都會引發一輪爭議,上榜城市會為自己的名次斤斤計較,沒有上榜城市更是表情豐富,或瘋狂詆毀或哀怨表白。但是這次最新出爐的“全球十大最有活力城市”唯一入選的中國城市是南昌市,恐怕在中國城市間引發的不只是爭論,還有困惑。
2002年時聯合國也曾將中國的6座城市(深圳與上海、天津、蘇州、溫州、西安)列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負責具體操作的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筆者登錄美國《新聞周刊》的網站找到了標題為《The Ten Most Dynamic Cities》的一組報道,其中第六篇為南昌市的專稿,第五篇為法國的圖盧茲,第七篇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而第一篇為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看不出這種排序依據是什么。筆者也沒有在《新聞周刊》上看到應有的數據表格。一般來說,評比需要一個設定的公式,通過數據的輸入得出來的即是各候選城市的分數,而排隊的依據就是高低不等的分數?!缎侣勚芸纺喜形ㄒ坏囊粋€例子是有關福特投資江陵汽車的事———福特最近一季從中獲益提高了173%,決定今年增加用工2000人。這就是南昌成為全球最有活力城市之一的依據?似乎仍缺少說服力。
“全球十大最有活力城市”更類似是國內某些雜志進行的某種選題策劃而已,恰恰操作此選題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新聞周刊》,而恰恰又選中了和美國經濟有一絲淵源的南昌市。如果我們將此“全球十大最有活力城市”太當回事,只能證明強勢美國媒體再次主導了世界的話語權,僅此而已。
城市經營者太在乎各種各樣的城市排行榜,才助長了某些人某些機構的煽情“氣焰”。城市排行榜扎堆,使我們不能不去關注負責排行榜的中介機構的科學性、可靠性和連續性的問題。中介機構也存在一個淘汰洗牌問題,我們不能因為某些中介機構有多大的來頭就偏聽偏信,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免得滿世界都冠以世界十大什么什么之一,彼此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