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學校只關心學生的分數,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卻幾乎是一個空白……”南陽學生蔣多多把對高考的不滿寫在考卷上,用雙色筆答題,目的是希望各科成績為零,以引起社會重視。班主任認為她是個怪學生;同學覺得她這么做很傻;而專家則認為她心理不健康。
一次孩子氣的“撒嬌”
蔣多多不過是一個淘氣的孩子在一個不合時宜的場合做了一次孩子氣的“撒嬌”,高考存在著弊病,地球人都知道,但要找出更好的方式,恐怕時下誰都無法做到。我們不必將她的行為拔高,也不必視其為“另類”,這或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抗議不應以犧牲自我前途為代價
蔣多多的抗議,最終被動搖的不是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她自己的前程。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并不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與不合理的制度進行抗爭,而是首先從心理上接受他,然后在必要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對這種制度進行改造,這也是適者生存的道理。
你不是他們說的“壞小孩”
多多只不過做了許多學生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她傻嗎?別忘了歷史的推動、科學的探索常常是靠一些所謂的“傻子”的力量。教育的不健康以及對教育改革態度的不健康,只會培養出一群所謂心理健康的學生。我認為,“多多現象”不是一個悲劇,對“多多現象”的錯誤理解才是悲劇,“多多現象”不能引起教育的地震才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