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桌上的相框里,只有微笑的王靜和她的母親。父親王志華已經(jīng)離開這個空蕩蕩的老房子兩年多了。現(xiàn)在,這個19歲的女孩,生活中主要的兩件事都與父親有關:更新名為“父親不如西門慶”的網(wǎng)站,因狀告父親接受媒體連續(xù)不斷的采訪。一個原本屬于家庭內(nèi)部的情感糾紛,在兩年時間里,一步步地成為社會話題。(7月4日《新京報》)
前不久,“女兒告父親,兩上中紀委”的新聞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后該事件的男主人公——“包二奶父親”王志華在對此則報道作出回應時,聲稱“包二奶”一事乃子虛烏有,而王志華之妻卻說:“他是胡說,是在演戲!”那么,“女告父包二奶”的真相到底如何?到底是誰在“演戲”呢?
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曾拍過一部名為《羅生門》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12世紀的日本,一名武士被人殺害在叢林里,作為證人的樵夫、兇手、死者的妻子、借死者的魂來做證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糾察使署,但他們都懷著利己的目的,竭力維護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實真相各不相同的證詞。女兒指責父親包養(yǎng)“二奶”,而父親卻聲稱自己被冤枉、“生不如死”,而妻子又直指丈夫在“胡說”,這不就是一出現(xiàn)實版的《羅生門》么?
孰是孰非,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林肯說過,“你可以在一些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候欺騙一些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我們相信,事情的真相總會水落石出的。但是,這個真相大白的過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人的判斷力。而對于王志華是否“包二奶”,現(xiàn)階段任何猜測與推斷都很難直達最深層的真相。
其實,“女告父包二奶”本來不該是一樁“葫蘆案”。這場原本屬于家庭內(nèi)部的情感糾紛之所以一步步地成為社會話題,其根本原因就是王志華的身份是山東省國土廳一名紀檢干部。由于目前幾乎各地方各系統(tǒng)都有對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jiān)督規(guī)定,王志華有沒有“包二奶”的劣跡,按道理來講“組織上”最應當知曉。但我們看到,在這個問題上,“組織上”似乎卻拿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證據(jù)來。這說明,對于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行為,仍缺少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規(guī)范。還有,黨員干部來源于群眾之中、生活于群眾之中,生活在黨員干部周邊的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情況也應該最熟悉。但奇怪的是,在王志華是否“包二奶”這個問題上,居然也聽不到群眾的聲音。正是組織監(jiān)督與群眾監(jiān)督的雙重缺失才“害慘”了王志華——其妻女“懷疑一切”,其本人也無法自證清白——如果王志華是“冤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