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
“波麗寶”事件率先從廣州引爆。據央視報道,廣州一位名叫“貝貝”的女孩,在服用30盒“‘波麗寶’木瓜葛根飲料”豐胸產品后,不僅沒有達到豐胸效果,臉上的青春痘卻越來越多,還出現了月經紊亂、胸部疼痛等不良反應。——這是繼金絲美容產品、造假人胎素、奧美定隆胸產品、超汞祛斑霜后,廣東出現的又一例“美容丑聞”!
經濟市場上出現偽劣產品本屬正常,也符合商人逐利之原則,但假如這種現象頻頻發生而且屢禁不止時,問題就出現了。就如這次“波麗寶”事件,央視曝光“黑幕”之后幾天,全國多家電視臺仍在熱播“波麗寶”廣告,廣州市場一些產品終端銷售商仍在大搞“波麗寶”促銷活動……這算不算“頂風作案”?這種行為背后隱喻著什么?
美容業對于產品“曝光”已疲態盡顯!
以廣東為例,僅今年上半年,已相繼被揭多起美容產品之陷阱。假如因此作為前車之鑒,有關部門和相關條例能及時亡羊補牢,本屬好事,但可惜,多起美容丑聞最終的發展結果只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一層面上——曝光、大檢查、罰款、沉寂、再生產、再曝光……這種“整改”模式,美容業早已習以為常,就如這次“波麗寶”事件中,美容業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愕然或失措,好像“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被曝光產品繼續銷售——這種疲態的確令人心涼。或者,一位業界人士的戲謔之言更令值得我們深思——“只是被曝光的器官不同而已,今天是豐胸的,明天可能是隆鼻的,沒什么大不了。”
更可悲的是,對曝光產品的“疲態”還表現在消費者身上,即對于“黑幕”已麻木不仁,甚至出現一種誤解:美容產品沒有真貨假貨之分,唯一的分別是這種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波麗寶”產品雖然被央視揭其真相,但不少消費者潛意識中卻認為,“波麗寶”有詐,其他產品同樣有詐,只是沒有被揭露出來而已。這種信任危機已衍變成為一種病菌,甚至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異,正嚴重侵害消費者的消費理念。
最最可悲的是,媒體的頻繁“揭黑”和“曝光”,竟然刺激了美容產品的銷售量。央視聚焦于美容產品,媒體著墨于美容產品,從另一方面看是集體無意識地給美容產品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免費廣告。難怪最近有資深美容界人士斷言:“波麗寶”事件之后,消費者將更加注意胸部,其他豐胸產品必然銷量大增。也就是說,一次所謂的曝光,假如沒有有力有效的監管條例后續,只是一次對被曝光者有利無損的游戲。
“波麗寶”事件發生后,銷售商斗膽“頂風作案”,其罪不在銷售商本身,而是有關部門監管手段的相對滯后造成的。要求產品終端銷售商停售某種產品,一是憑有關部門的行政指令,二是代理商的撤貨通知。央視對“波麗寶”的調查報告雖然有理有據,但不能成為判決貨品有假的最終裁定;廣州市工商局對此“表示關注”、“加強對電視購物廣告的監控力度”等暖昧的態度不僅不能成為商家禁售“波麗寶”的行政指令,反而令商家抓緊機會作最后的利益掠奪。至于說有關電視臺因涉嫌播放“波麗寶”虛假廣告而違反《廣告法》等有關規定,筆者認為十二分同意,但同時提出二個質疑:一是電視廣告是否虛假到底誰說了算?電視臺該如何杜絕虛假廣告的播放?二是假如要治電視臺之罪,那么不久之前中央電視臺播放涉嫌含有虛假信息的“歐典地板”廣告,是否也罪責難免?所以,縱觀“波麗寶”事件整個過程,以其責備商家知假賣假、缺乏“行業自律”,不如責問有關部門:在“波麗寶”事件上,你們行政作為了嗎?
當務之急,工商局等相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盡快對“波麗寶”產品進行一次鑒定與徹查,作出權威性的“蓋棺定論”,并重罰違法違規的相關企業和責任人。當然,更重要的是,針對美容業——尤其是廣東美容業頻繁出現的造假事件和混亂現象,有關部門應反躬自省美容業的相關條例,深刻檢討其中的漏洞,修訂出嚴厲的具操作性的行業規則,別再幾十年如一日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否則,更多的“波麗寶”還會危害著市民的生命!
作者:陳德沛